新聞標題【民報】司法會議討論減輕法官負擔 綠委認與人民期待天差地遠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司法會議討論減輕法官負擔 綠委認與人民期待天差地遠

 2017-09-28 14:20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改裝會議室,質詢備詢台被移除,讓委員們不太習慣,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左)、民進黨立委柯建銘(中)、葉宜津(右)等立委在討論會議室內擺設。圖/鍾孟軒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改裝會議室,質詢備詢台被移除,讓委員們不太習慣,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左)、民進黨立委柯建銘(中)、葉宜津(右)等立委在討論會議室內擺設。圖/鍾孟軒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28)天邀請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列席報告與備詢,民進黨立委葉宜津針對司法會議情況作質詢。葉宜津表示,司法院到目前為止一共召開六次司法會議,但其中有四次會議都針對「如何減少法官負擔」熱烈討論,開會內容與人民認知的司法改革差距非常大;另外,關於法官適任問題,她指出法官若是枉法裁判,人民只能夠上訴,但法官卻依然是法官,完全不合理。

葉宜津質詢時開口就問「為什麼需要司法改革?」呂太郎說,為了解決當前司法的問題,讓人民更信任司法,並且有效的解決紛爭。但葉宜津質疑,司法院目前開了六次司法會議,共有四次在討論如何減輕法官負擔,包括事務分配、法官資料是否公開等等,內容與人民認知的司法改革天差地遠。

據民調顯示,民眾對司法的信心不到三成,對此,葉宜津說,這是司法嚴重的問題,他認為司法是道德的最低標準,也是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結果人民卻幾乎不信任司法,但每次司法院在討論牽涉到減少案源的內容,都顯的非常努力。葉宜津也說,司法院不用拼減少案源,因為沒有人想要訴訟,通常走到訴訟都是不得已。

葉宜津指出,人民真正不滿意的點在於司法的不確定性太大與曠日廢時。他說司法專長不是只有法官,還有檢察官、律師、學者等,但是只有法官可以在司法獨立的帽子下,裁判出違反經驗法則、法律規定的判決,對於法官的怠惰,葉宜津提到,社會上各種專業都會因為過失需要面對相關的懲處,但是法官卻完全沒有。

對此,呂太郎回應,如果有法官違背法律判決、枉法裁判,人民可以繼續上訴,至於上訴推翻下級審判,但法官卻還能是法官,是因為目前的審級制度並不合理,因此才會需要進行司法改革。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