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台灣要幸福】請一起成就友善新世代的環境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台灣要幸福】請一起成就友善新世代的環境

思想起這三年、三位台灣年輕人

2016-08-30 14:37
三位優秀的台灣年輕人,分別都是為了台灣國家更好而努力。圖/民報影像合成(各別圖源列於文內)
三位優秀的台灣年輕人,分別都是為了台灣國家更好而努力。圖/民報影像合成(各別圖源列於文內)

2016,唐鳳/台灣零時政府 g0v 平台的建構人、蘋果公司顧問
當年李雅卿說:「有一天載著兒子去上學,看見路邊有精神障礙患者,兒子指著窗外的那個人説,如果你繼續要我去上學,我就變成那個人一樣的⋯⋯」。這樣令作媽媽的更加堅定於放下一切,讓生活限縮在陪伴兒子的求學和成長,以及參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任務。記得基金會第一次在媒體掃黃行動時,曾經擔任索忍尼辛採訪報導要務的李雅卿和在美國當過記者的彭婉如,兩人聯手帶領大家動手並且一起分析一週的各大報,然後選出「黃色」排名並公佈,令媒體不再敢有天天「煽色腥」的報紙進入家庭至今。

從「種籽親子實驗學苑」到北政國中,「體制內改革」一直是李雅卿的原則,最後⋯⋯「我記得在學校辦休學的時候,整個學校都要放棄這個學生。我跟老師講,『你們全世界都可以放棄這個孩子,但是我作媽媽的不行,』所以我就把他帶回來。」這樣遭到親密家人的質疑與不解。一向恩愛的先生不贊成雅卿把孩子帶回家,孩子的教育問題導致夫妻失和、父子關係決裂。先生一氣之下遠赴德國求學。素來疼愛宗漢的公婆,擔心一旦休學,日後更無法與社會銜接。面對諸多責難,雅卿很清楚自己不是寵孩子,而一般人其實不知道他們的系統讓孩子有多苦。⋯⋯在《大紀元》受訪時才坦承了這一切。(參考:平淡中見絢爤──李雅卿教改之路

有台灣十大電腦高手稱號的天才程式設計師唐宗漢,如今已是順利跨越性別的「唐鳳」,在接下政務委員所捲起的旋風初始,有些不友善年輕人的老思維,不見其實力而在淺薄的言語繞著外表和性別做評論,實在是令人非常失望。這個國家不少「大人們」不知道科技之日新月異,自己已經成為國家社會進步的擋路石,依舊貪婪腐敗自利共犯傷害台灣不自知,尤有甚者打壓年輕人的卑劣情事,不勝枚舉。

唐光華驕傲地說,「唐鳳是台灣這塊土地培養出來的」,從沒到國外留學。
是的,我們見證一對父母努力支持兒女這樣的過程。同時也感慨台灣環境對一樣優秀年輕人不友善,甚至於在教育過程戕害身心靈的事實,多少孩子能夠擁有一群人集體對唐鳳的友善?相信如林冠華和陳瑞光一樣的年輕人,可以如唐鳳、唐宗浩兄弟一樣,為台灣更好而努力一生。請台灣的「大人們」認真深入的思考!

p.s., 唐宗浩致力於推動自學者互認平台「自學2.0


「網路神童」唐鳳將於10月1日接任行政院「數位政委」一職,
為最年輕的政務委員。圖/取自唐鳳Twitter

2015,林冠華/北高反課綱聯盟發言人、莊敬高職餐飲科學生
林冠華與朋友在 line 的一段對話,林冠華表示「想到一個有很高機會擋下課綱的辦法」,並強調「只要還有一口氣,都要對得起自己」,這是他的座右銘,7月30日在家輕生。從教育部提出高中社會科「微調」課綱,舉國譁然,質疑教育部資訊不透明、程序草率與內容引發爭議。到今年5月18日立院三讀修正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部分條文,明定課審會應納入學生代表,近期教育部也召集青年學生討論,幾經遴選,在7月28日選出22名學生代表推薦名單,據反黑箱課綱運動成員估算,22人中至少有6人曾積極參與反課綱抗爭運動。台灣要謹記著:年輕善良的生命獻上自己,喚出大人們的良知,這樣的代價未免太超過了。


林冠華曾在鄭捷殺人案後,在板橋江子翠捷運站外送愛的抱抱,撫慰人心。
圖/作者取自林冠華母臉書

2014,陳瑞光/台大法律研究所三年級碩士生
於「318太陽花學運」中擔任翻譯組長一職,每天率領翻譯團隊,將學運進度與訴求向國際發聲,是學運重要領袖人物之一。

318太陽花學運期間,陳瑞光領導八十人團隊的外媒小組,翻譯民間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有十二人在議場內輪班,全天候即時發送英、日、德、法、荷、韓、葡萄牙、西班牙及阿拉伯文等國語言新聞稿、同步翻譯,並聯繫國外媒體採訪,爭取國際輿論支持。

不幸地,陳瑞光夜晚騎機車行經新北市坪林北宜公路往宜蘭方向,疑打滑撞擊路肩水泥護欄,整個人彈飛至三樓深溪谷死亡。⋯⋯諸多疑點眾説紛紜,我們已經失去了這樣可以參與國際的年輕精英,至今仍然令人心痛。


太陽花學運的優秀領導人、精通英、日、德、法四種語言因而把訊息向全世界發布的陳瑞光同學,
2014年11月15日深夜被發現死於北宜公路46.3公里處的溪谷裡。圖/民報資料照

看看三位優秀的台灣年輕人,分別都是為了台灣國家更好而努力。唐鳳願意放下一切,協助國政;林冠華、陳瑞光甚至於為理想而犧牲生命。台灣的「大人們」啊⋯⋯若再持續自私自利堅持己見,不會自覺羞愧嗎?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