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下去了!」爭議不休的花蓮縣道193拓寬案,被環評委員突擊敲槌過關,前慈大副教授齊淑英一度忍不住持看板衝到前方,表達抗議,環團人士則是在一旁難過落淚。齊淑英是花蓮人相當熟悉的環保人士,同時她也參與過兩次的花蓮縣長選舉,已經滿頭白髮的她說,這次希望有年輕人能出來接棒環保理念,她甚至願意代為籌募20萬元的保證金,只求「別讓愛這片土地的聲音『沈沒』」。
「阻擋水泥廠東進」、「搶救太魯閣峽谷」、「刀下留樹」、「反對粗暴拓寬193縣道」…一、二十年來,花蓮縣內只要有環保場合議題,就會見到她,一身輕便的衣著,一個布背袋,身材瘦小,毅力卻十分驚人,關注環保從不喊累,也從不厭煩,令人感動,這就是環保人士眼中的「齊老師」。
67歲齊淑英,學經歷相當傲人,她具有美國密西根大學生理、顏面病理雙碩士學位、加州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學位,並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神經科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在國外深造13年,返國後,她特別選上純樸的東部,於1992年起於在慈濟醫院醫學研究中心工作,再任醫學院教職,卻沒有察覺這塊被譽為台灣最後的淨土,已因水泥廠的東進,而面臨大浩劫。1994年辭去慈濟醫學院神經科學副教授職位,全力投入環保運動。
辭去大學教授 成專職環保運動者
辭去教職的齊淑英,除了關切環保工作外,其實她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政治人物」,不過說她是政治人物,倒不如說她是一位「堅持宣揚理念」的人,明知選舉沒錢沒人、大事難成,卻仍懷抱希望堅持到底。
2001年代表綠黨投入花蓮縣長選舉,除了登記費20萬元,競選經費也只花6萬元,沒有宣傳車,靠著志工宣揚愛環保理念,或直接前往七星潭海邊向民眾闡述她的「花蓮生態文化城」理想。
當然,選舉的結果,齊淑英落選了,僅獲得1300票,看起來雖然可憐,但對環保團體而言卻是很大鼓舞,因為這代表他們這段時日的努力已有「成果」。兩年後,縣長補選,齊淑英發現,頭一次參選確實已在花蓮播下種子,也代表花蓮生態環境的未來希望,參選經費26萬元雖少,卻發揮極大作用,因此決定投入補選。
環保團體向來弱勢,選舉籌募經費,更是談何容易,例如佔競選經費最大宗的參選保證金20萬元,也是在熱心的醫師、教師幫助下,好不容易才湊出來繳給選委會,齊淑英補選那次,選票得到了799票,談到這個票數,她還自我調侃「差一票就成了800壯士!」齊淑英說,落選是必然的,她遵守選委會法定參選時間,幾位志工陪同前往公園向選民闡述花蓮面對的問題,水泥、煙囪、護樹等等都是花蓮人應該關切的議題,希望讓環保念由下而上也,讓環保工作化被動為主動。
兩度參選花蓮縣長 宣揚環保感動人
值得嗎?齊淑英毫不猶豫:「哪怕是只有一票,都值得啊!」她笑說,選舉之後她「知名度大增」,她到加油站加油,年輕人問候她「齊老師,妳的政見我們都知道喔」,來到麵包店,店員也會跟他聊起花蓮的環保問題,甚至到菜市場也有許多菜販要她加油堅持,由此可知,環保議題總是以為中上階層的管理問題,其實環保不是專家學者所有,因為這片土地是大家所關心的,「我的參選就是希望能感動更多人,我們,還要努力」!
花蓮193縣道北段拓寬案,11月30日進行第9次環差審查,縣府這次「大轉彎」避開公墓、遺址及生態防風林爭議路段,西移新闢一條5公里道路,雖引發環團質疑,但環評委員認為「並非新的開發行為」宣布通過審查,讓反對民眾哽咽驚呼「怎麼會這樣!」齊淑英也動怒「真的看不下去」,譴責環委罔顧專業,扛不住縣府壓力,連錯誤百出的報告也照審通過,接下來的環差大會最後一搏,全力阻擋拓寬案通過。齊淑英說,193縣道拓寬還有硬戰要打,但「至少」,留下保安林地,不讓政府財團破壞。所以公民團體的存在與強力發聲,是最直接有效也是必要的。
還有一年縣市長選舉即將進行,訴求環保理念的齊淑英說,自己年紀大了,也不會再繼續參選,但她希望有年輕人接棒,至於20萬保證金,「我們來想辦法」,前仆後繼為花蓮的環境、生態未來打拚的信念,堅持下去。
193線道拓寬引爭議,齊淑英抗議環委昧著專業良知,舉牌抗議。圖/王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