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概念,乃因應全球暖化的減碳議題而起,然而,電動車的想法也立即受到許多質疑,因為電動車充電的電力來源,若是來自火力發電,仍然間接產生了碳排放,不過電動車支持方也提出,即使電力來自火力發電,由於發電廠的能源效率高於汽車內燃機,碳排放仍會減少,且隨著可再生能源的普及,電動車將會越來越碳潔淨。支持與反對雙方為此辯論不已,如今,情勢逐漸明朗,即使在可再生能源普及進度不如歐洲的美國,電動車已經出現領先內燃機汽車,越來越大的趨勢。
根據美國環保署(EPA)每年統計發電廠碳排放,據2018年2月發表的2016年資料,試算換算電動車碳排放,顯示隨著電動車本身技術持續進步,以及美國各州可再生能源比例開始提升,電動車如今越來越「綠」,美國全國平均而言,電動車碳排放相當於每加侖汽油可跑80英里(MPG)的汽車,勝過目前一般油電混合車的40MPG水準。
分別從美國各州來看,積極發展綠能的加州,電動車碳排放平均值相當於109MPG,紐澤西州高達191MPG,可說碳排放潔淨程度,已經是內燃機汽車,完全望塵莫及的程度;在最仰賴燃煤發電,因而電動車相對碳排放較高的地區,如:威斯康辛州東半部也有38MPG,伊利諾斯州與密蘇里州東半部為39MPG,也已經逼近一般油電混合車的40MPG。
拉長時間比較,電動車的碳排放潔淨度進步,可說超乎想像的快,回到2009年,加州只相當於78MPG,紐澤西州也僅115MPG。整個美國中西部在34-40MPG,2016年除了威斯康辛州東半部倒退,伊利諾斯州與密蘇里州東半部原地踏步,其他中西部地區在風能快速發展下,已提升至46-51MPG;德州在2009年為48MPG,2016年提升至60MPG;風能與太陽能資源最差的美國東南部地區,也從2009年的46-57MPG,至2016年提升到52-70MPG。
若是車主所駕駛的是當前能源效率最好的電動車,如現代Ioniq、豐田Prius Prime、特斯拉(Tesla)Model 3,則碳排放潔淨度還要更高,即使威斯康辛州東半部也將達51MPG,目前燃油汽車省油效能最好的車款,大約可達50MPG,也就是若駕駛能效最頂級的電動車時,全美絕大多數地區,電動車的碳排放潔淨度,都穩穩勝過燃油車,唯一雙方還能旗鼓相當的地區,僅有夏威夷的歐胡島。
當然,另一方面,燃油車也同樣積極提升燃油效率,各大車廠推出的新車越來越省油,2016年新車每英里碳排放降到僅有359公克,然而,燃油車的效率提升已經逐漸達到極限,2014-2015年,燃油車平均提升0.5MPG,但2015-2016年,卻只提升0.1MPG,相較之下,電動車隨著本身技術進步,與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可進步數十甚至上百MPG,燃油車完全不可能趕上。
從這樣的趨勢,可知電動車到底有沒有比較碳潔淨的爭論,已經可告一段落,電動車的確就是比較潔淨,且會更加潔淨。這個結論,也將使得全球關注氣候變遷的輿論力量,更加穩固的支持電動車發展。
目前全球電動車發展尚處於萌芽階段,電動車相關基礎建設尚未普及,有極大的潛在市場,從廣布電動車充電樁,支援充電樁的電網提升與智慧化,衍生而來的充電樁相關服務以及電網服務,中間有龐大商機,且領先者的領先幅度不高,是台灣產業能積極跟進的領域。
若能積極掌握,將是台灣產業脫離「悶經濟」的大好機會,政府思考產業、交通、能源施政藍圖時,必須認知此一趨勢,確保台灣能及早起步,而非等到遭世界拋在後頭,才徒呼負負。
參考延伸閱讀
https://blog.ucsusa.org/dave-reichmuth/new-data-show-electric-vehicles-continue-to-get-cleaner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