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到7月29日為止有新冠467案,超過8成是境外移入,感染者從4歲到88歲都有。死亡7人,死亡率1.5%,如果數字可信,算是相當低。但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出席一場研討會時,被與會者問到國內是否會爆發第二波疫情時,張上淳表示不排除。
疫情影響所及,各行各業都受到打擊,其中,影響最嚴重,一般老百姓最感同身受的,莫過於學校的關閉。各國因應疫情實施保持社交距離、自我隔離等防疫措施,當中包括學校停課以及提前放假等安排。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監察資料顯示,全球143個國家正處於停課階段,合計逾10億學生受到影響。一個學生不能上學,至少影響他的父母的作息及親子互動。以此計算,學校關閉至少30億人。全球接近一半的人口在還沒感染新冠前,生活就已受到嚴重的影響,這還沒包括學校的教職員,以及與學生有的相關產業。
在這個時候,應該連火星跟月球都停課了吧!
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在7月31日的記者會上正式宣布了對該市公立校秋季的復課計畫。他說,全市有超過75%的父母希望孩子能重返課堂,「但這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並需要大量的工作。」他和市教育局長卡蘭扎(Richard Carranza)表示,只要市感染率保持在低於3%的水平,就會努力恢復全美最大的公立學校系統。
也許你對於學校關閉的影響,還沒有特別感受,那是因為台灣只有一很短的時間,學校進行視訊教學,旋就全面開課。但大家知道目前只有少數「包括台灣在內」的6個國家(澳洲、新加坡、瑞典、古巴、塔吉、台灣) 學生還在學校上課。其中澳洲學校雖仍開放但多數學生在家自主學習,新加坡每周有一日自主學習,瑞典關閉大學跟高中,但國小還在上課。像台灣這樣幾乎都全部正常上課的,目前在全球來說,寥寥無幾。連利比亞、黎巴嫩、厄瓜多、納米比亞、喬治亞、馬爾地夫和烏克蘭這些離病毒超級遠的國家都停課了,照這樣看來,應該整個歐洲、南美洲都停課」。有人說「現在這個時候,應該連火星跟月球都停課了吧!」。
台灣的疫情的安全是全球的Top 6 嗎?為什麼我國人因新冠疫情被禁止或限制入境國家卻高達46個,包括緬甸、泰國、印度、紐西蘭、越南、澳洲、義大利、挪威、丹麥、奧地利、捷克等呢?疫情發展不可逆料,如果有一天,台灣的學校都停課了,政府、學校、家長、學生都做了哪些超前佈署呢?
停課是一種情感上和道德上,對新生代的責任感
劍橋的哈佛大學研究生院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傳染病動態研究中心的Meira Levinson博士等團隊,7月29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在大流行期間重新開放小學〉(Reopening Primary Schools during the Pandemic) 指出,是否(以及如何)重新開放小學不僅僅是一個科學技術官僚的問題。這也是一種情感上和道德上的。我們對兒童的責任感,至少是保護他們免受生活的變遷,包括使致命的感染失控的成年人的錯誤決策,是我們人類的核心。我們對學校工作人員的期望在情感上和道德上都充滿了焦慮。多數小學教師是財力不足的婦女,她們期望「為了孩子」而犧牲自己。停課還給社會、經濟和種族不平等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處於邊緣地位的兒童和家庭以及為他們服務的教育者遭受的苦難最大。
美國國際學生被驅逐,全球教育面對破產窘境
7月9日,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下令,秋季學期課程均為在線授課的國際學生,不能繼續留在美國,亦不會向他們發放簽證和允許他們入境,這引來成千上萬國際學生不滿。其實這道命令並不是新規定,立意原是重申外國學生在美不可以全部線上授課的精神,並鼓勵留學生投入校園生活。但因美國疫情反覆,到了秋季新學期,採用線上課程的比例有所增加。
針對美國當局的新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大學向法院起訴,指控有關當局的限制措施違反行政程序法,要求法庭發出緊急禁止令。加州大學系統發布聲明批評,「正當全美大學生苦於對抗疫情的挑戰與不確定性,努力專注課業的同時,聯邦政府反覆無常又不正當的命令讓學生們陷入焦慮與不安」。
據BBC報導,英國智庫財政研究院(IFS)表示,由於全球疫情導致國際學生數量驟減,平時依賴國際學生為收入來源的知名大學收入將大幅下降。除非得到政府財政救助,否則英國有約10%大學很可能面臨破產。2019年,英國教育業產值共高達731億英鎊,支持全國約3%的就業人口。但受2020年疫情影響,IFS一項研究顯示國際學生將變得「高度不確定」,使得英國教育業平均損失值達110億英鎊左右。
此外,在澳洲,部份大學同樣因為國際學生數目大跌而面臨現金流危機,並處於「高財務風險」的艱難困境。據澳洲政府預測,當地大學今年可能裁減21000個全職工作,其中包括7000個研究工作。
7月9日,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下令,秋季學期課程均為在線授課的國際學生,不能繼續留在美國。示意圖/Pixabay
700萬到970萬名兒童可能永久輟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資料指出,全球有9成學生無法進入學校上課。疫情危機帶來的經濟不利影響,恐怕迫使額外9000萬到1億1700萬兒童陷入貧困,連帶影響學校招生。另外,許多年輕人更必須提前工作、女孩們被迫早婚以支援原生家庭,而這種情況可能導致700萬到970萬名兒童永久輟學。
疫情危機還可能導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截至明年的教育預算減少770億美元。約1000萬名孩童可能永遠無法重返校園,指出這是「空前未見的教育緊急情況」,強調各國政府必須緊急投資於學習之上,否則「空前未有的預算削減,現有的貧富不均、男女不平等狀況將大爆發」。
7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包括微軟(Microsoft)在內的全球教育合作夥伴舉行線上諮詢會議,討論如何在疫情期間、特別是在沒有互聯網或較難連接互聯網的地區。教育計劃專家強調,全球有必要探索一個將所有學生,包括來自低收入和資源匱乏地區的學生,整合在一起的遠程學習解決方案,旨在在疫情時代下,不讓任何人於教育中落後。
美國大學關閉可能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生命
學校關閉是必要的措施嗎?紐約時報調查顯示,全美270所大學至少發生6300起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29日發表研究指出,今年春季各州因應新冠疫情做出的關閉學校決定,可能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生命,防止更多人染疫。JAMA的研究集中在春季六周期間,結果發現,各校停課「可能在26天內減少約137萬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在16天內減少4萬600人死亡」,但研究作者承認,此發現不能廣泛適用於今日;因為春季關閉校園前,並未實施縮小班級規模、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和戴口罩等為重開校園而採取的審慎因應措施。
聯邦衛生福利部長阿查爾(Alex Azar)26日表示,對於今秋即將到來的新學期,民眾應該要有心理準備,假設是所有學生都將回到校園上課。但新冠病毒疫情卻沒能獲得控制。是否讓學生返回校室上課,或者改成遠距教學、兩種方案混合,學區主管面臨重大考驗。目前全美超過30州以及華府特區,確診案例都呈現增加趨勢。阿查爾受訪時說,美國面臨著疫情爆發的嚴重狀況。
多少孩子一天就靠營養午餐來支持營養
學生不能上學,影響的還不只是教育。台灣有多少孩子一天就靠學校那一頓營養午餐來支持一天的營養。即使在富庶的美國,學校也提供許多其他的福利及服務支持因種族主義,保險不足,家庭不穩定,環境毒性和低薪工作而變得脆弱的美國社區的健康。美國所有學齡兒童中有50%以上依靠他們的學校提供免費或低價的日常膳食。儘管學區為即使在偏遠的學校進行遠程教育也做出了努力,但大多數兒童仍無法獲得他們應得的全部營養。學校每年還為數百萬學生提供身體,心理健康和治療服務。當學校關閉時,兒童(尤其是低收入的有色兒童和有非公民家庭成員的兒童)無法獲得許多此類服務。最後,安全和持續開放的學校對於許多父母和監護人(尤其是婦女)能夠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包括醫療保健部門)至關重要。
兒童的感染力可能不如成人?證據力量很弱
從臨床角度來看,大多數1至18歲的兒童因新冠患上輕度疾病或沒有疾病,與成年人相比,受感染嚴重後果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相反,成年人,特別是60歲以上或具有基本健康狀況的成年人,患嚴重疾病,住院和不良結局的風險更高。有限的新興證據表明,對感染的易感性通常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由於受感染家庭成員的暴露量相同,因此10歲以下兒童的感染頻率似乎不及成人和較大的青少年。對家庭和社區傳播的研究發現,9歲以下的兒童比10到14歲的兒童更不容易受到感染。另一方面,超過60歲的成年人甚至比中年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與年齡有關的傳染性差異尚不清楚。一些接觸式追踪研究的結果表明,兒童的感染力可能不如成人,但是這種證據的力量很弱,一些相關的研究是在學校關閉時進行的。韓國最近對家庭和非家庭接觸者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受感染的10歲以下兒童的傳染性低於受感染的成年人。然而,該研究並未嚴格記錄傳播方向,即使是幼兒也可能仍會將該病毒傳播給他人。
教師和其他學校工作人員也應得到重大保護
許多家庭,特別是那些有醫療脆弱家庭成員的家庭,無論學校是否開放,都將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將子女留在家中。我們了解這種風險計算。遠程教育和其他學校服務(包括膳食,醫療和治療服務)應提供給所有選擇此選項的家庭,指定的教育者應獨自負責遠程教育。
像所有基本工人一樣,教師和其他學校工作人員也應得到重大保護,並應支付危險津貼。如果可能,應為60歲以上或有基本健康狀況的工作人員提供遠程工作場所。應向在校舍(或駕駛校車)工作的成年人提供個人防護設備,學生和教職員工均應參加例行的身體檢查。
學校的社會和物質基礎設施也將需要修改。學生和老師可能需要在教室裡吃午餐(美國小學生大都在戶外長桌凳上吃午餐),而工作人員室可能需要關閉以阻止成人聚會。擁擠的建築物或開放式佈局可能使成年人無法保持彼此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可能會受益於擴展或遷移到當地的初中或高中,閒置的大學教室,社區中心,禮拜堂或員工遠程工作的企業。這種轉變並不容易。需要為年幼的兒童改裝空間和家具;幼兒園將需要方便地使用適當的浴室設施;可能需要重新設計時間表,以容納特殊教育提供者和專業老師,以便他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進入兒童教室。
即使學校可以在短期內創造性地利用額外的空間,成千上萬的學校,尤其是那些為低收入有色學生提供服務的學校,也將需要由聯邦政府資助的重大升級項目,以改善通風,衛生,護士辦公室以及洗手和浴室設施。一些與新冠無關,長期以來一直需要改進的,往往反而是促進教育公平不可少的投資。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