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女力」崛起,許多「姊姊」們在各行各業引領風騷。一向被視為女性地位地落的印度,其實早在1966年的今天,史上首位女總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 1917-1984)正式就任,她就是著名的「甘地夫人」。她的崛起,比後來著名的女性領袖:英國的柴契爾、德國的梅克爾,要早上十幾年到幾十年,算是大姊大中的大姊大。
對於「甘地夫人」,比較常見的誤解,是被人望文生義,以為她是「甘地的夫人」,而這個甘地,就是我們最熟悉的「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這是雙重錯誤。首先,「夫人」一詞是一種尊稱,就像「柴契爾夫人」一樣,所以她不是甘地的夫人。其次,甘地夫人出身印度最大的「尼赫魯-甘地家族」(Nehru–Gandhi family),這個家族出過三位印度總理(其中有兩人遇刺身亡),但是跟聖雄甘地並沒有血親關係。
出生政治望族的甘地夫人,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Pandit Jawaharlal Nehru)的女兒,在位期間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貢獻;卻也因政治管理及縱容兒子,讓政績蒙上陰影。1984年10月31日,甘地夫人在總理府被兩個她的錫克教保鏢開槍刺殺身亡。一向給人英雌形象的她,其領導印度期間的政治方針堅硬、立場堅定,人稱「印度鐵娘子」。
出身政治望族,從小嶄露英雌性格
甘地夫人的祖父摩迪拉爾·尼赫魯(Motilal Nehru),是印度國民大會黨在「前甘地」(這裡的甘地是聖雄甘地)時期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是著名的《尼赫魯報告》的作者。此報告規劃了印度未來的政府體制,以對抗當時的英國殖民政府。至於甘地夫人的父親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則是印度獨立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17年英迪拉出生後,尼赫魯開始與聖雄甘地聯手推動印度獨立運動。
甘地夫人從小就展現獨立自主的個性,孩童時期住家因父親參與獨立運動之故,常遭警察嚴密看守,傳聞她曾幫忙父親傳遞文件給其他獨立運動人士。1947年印度獨立與分裂的過程中,甘地夫人為數以百萬計的巴基斯坦難民組建難民營,還為病人提供藥物資助,這是她首次在公共事務嶄露頭角,成為她涉足政壇的寶貴經驗。
1966年1月,當時印度第二任總理夏斯特里(Lal Bahadur Shastri,尼赫魯的追隨者)在蘇聯塔什干與巴基斯坦簽署停火協議〈塔什干宣言〉之後數小時突然去世,死因至今依成謎,隨即掀起一場激烈的繼承權爭奪戰。甘地夫人也投入這場選戰,成功當選印度第三任總理,也是印度第一位女總理。
掌握權勢褒貶不一,最後遇刺身亡
在位期間,外交上,甘地夫人成功結束第三次印巴戰爭,還協助當的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現在的孟加拉。內政上,由於中國的核武發展對印度構成威脅,印度1974年在西北部進行一次不公開的核武試爆,讓印度躋身「核武俱樂部」國家。她還推動綠色革命,讓印度由長期糧食短缺轉變為糧食出口國,與此同時,為學童提供牛奶的「白色革命」計劃也有效地解決了營養不良問題。此外,她也積極發展印度的民族工業。
1971年時任印度總理的英迪拉·甘地與美國總統尼克森合影。圖/Wiki, Public Domain
1970年後,甘地政府的專制及貪腐已令國家的經濟和管理出現危機。她又寵愛小兒子山齊·甘地(Sanjay Gandhi)。甘地政府與山齊的馬魯迪公司簽訂合約,授權後者生產首批印度生產的車輛,但這家公司連一輛車都沒製造出來。
甘地夫人為什麼特別疼愛山齊?這與她的童年生活有關。她的孩童時期並未享有穩定的家庭生活,動盪生活讓她不太喜歡與人接觸,除了政壇盟友外,私下並無知己;加上夫婿早逝,乃對山齊寵愛有加,結果演變成對山齊在政治上的過分支持,而背棄了民主並濫用權力。
種種腐敗讓她逐漸失去政權。她的長期政敵德賽1977年成功登上總理寶座後,甘地夫人的被捕和被長期審訊,反讓她建立了一個被政府逼害的無助女人形象,成了她政治重生的助力,在1980第二次執政。
不過,1984年6月3日,甘地夫人下令印度陸軍攻入錫克教的聖地「金廟」(稱為藍星行動),導致數百人死亡。這場軍事行動被錫克教人認為是政府對聖地的褻瀆以及對錫克人的屠殺,某些錫克極端分子便揚言要殺死甘地夫人作為報復。同年10月31日,甘地夫人在總理府被兩個她的錫克教保鏢開槍刺殺身亡,享年67歲,結束她對印度長達16年的統治。她的另一個兒子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在1981年步入政壇,並於其母死後擔任印度總理,1991年5月卻和他母親一樣被暗殺,令人不勝唏噓。
甘地夫人在遇刺前不久,曾講過這段話:「我一生都用來為人民服務。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會用來哺育印度,讓她變得更加強大。」後來不少印度人民都懷念這位「印度鐵娘子」,甚至稱她為「印度國母」。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