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數十個教育文化團體連署、舉行記者會,呼籲教育部撤回高中國文及社會科課綱微調,但教育部10日晚間仍然公告了爭議不斷課綱微調,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臺表示,高中國文、社會科課綱調整經過嚴謹程序,教育部長蔣偉寧晚間核定,預計3天後發布生效。
教育部課程審議委員會1月27日通過高中國文、社會科課綱調整,將「中國」都改成「中國大陸」,國文科則增加研讀「中華文化」,歷史科方面調整的幅度更逾1/3,台灣史大幅增加與中國的連結。引發教育文化界反彈,質疑課綱微調程序不符正義、黑箱作業。數十個教育文化團體今天更聯合舉行記者會,呼籲撤回高中國文及社會科課綱微調。
不過,教育部主秘王作臺仍然表示,高中課綱微調過程合憲、合法、合程序,課綱調整經過學科中心蒐集資料、檢核小組討論、公聽會、課程發展委員會、課程審議委員會等嚴謹程序,過程各方多元意見,都加入修正考量,程序並沒有問題。將如期發布實施,104學年度高一新生適用。
王作臺表示,高中國文、社會科微調案,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晚間核定,並在教育部網站公告,3天後正式發布生效,104年8月1日實施。
王作臺晚間向媒體解釋說,課綱只有將「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其他包括將「中國」全部改稱「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改稱「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慰安婦增加「被迫」2字等爭議項目,其他都與1月27日課審會通過後的版本一樣。
公民科課綱也確定去掉「白色恐怖」4字,改成「政府濫權」,對此,王作臺晚間表示,這樣廣義定義是符合社會變遷,隨著時代作調整,讓編寫者可以舉例像是監聽、個資等問題,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他也強調,課綱的說明也都還在,外界不用拘泥於哪些字句不見的狀況。
王作臺強調,這次課綱調整,「真的很中性,貼近史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