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你過年他在拼】看護萬櫻味:陪病患走一段人生路,無憾!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你過年他在拼】看護萬櫻味:陪病患走一段人生路,無憾!

有年除夕夜,病人被家屬接回家準備吃年夜飯時,萬櫻味忽然又被病家call回,因為病人已經被她照顧習慣了

 2017-01-26 21:00
萬櫻味中年轉職,一圓當看護、照顧人的夢想。圖/黃筱珮
萬櫻味中年轉職,一圓當看護、照顧人的夢想。圖/黃筱珮

【編按】過年,是眾人緊繃一整年最盼望的句點,辛苦總算可以暫放一邊、喘口氣,異鄉遊子終能返鄉團聚,圍爐、拜年、走春,享受春節限定的親情、溫馨與放鬆。

但世界仍在轉、社會仍需正常運作,全靠勤奮無休的人支撐著,這些台灣社會裡最可愛、卻又可能是最不被看見的臉孔,字典裡沒有「過年」,但讓我們因而能「好好過年」。《民報》今起推出「你過年他在拼」人物系列報導,讓我們一起向這些勞苦功高的人,說聲:「謝謝!」


「為什麼會來當看護喔?可能是因為從小想當護士沒機會,中年之後,就來當看護圓夢!」56歲萬櫻味一下子幫中風病人拍背、一下子換尿布,忙碌的工作著。看護員,在高齡化及少子化的社會,幾乎已成了「職業家人」,讓無親人在身邊陪伴照顧的病人,也有依靠與慰藉,但這樣的工作辛苦又未獲同等重視,也成為台灣長照發展最大的缺口。

萬櫻味,一個看似平凡的婦人,卻蘊藏著一顆很暖很熱的心。50歲以前的她是科技公司的行政人員,半百之後的人生,她轉職當看護,在醫院照顧病人,這工作必須得吃苦耐勞、把屎把尿,在別人眼中的苦差事,她甘之如飴,「把病人當家人,就不覺得辛苦」。

萬櫻味原本是竹科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員,約莫6、7年前,家裡的長輩生病住院,因大家忙於工作,請來看護照顧,她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這個行業,發現這行業對需要的家庭很有幫助,看著看著她對這領域產生莫大的興趣,萌生想轉職的念頭。

她開始利用工作之餘去上看護人員的培訓課程,通過口試與術科考試,考取看護資格後,她向科技公司的主管提出辭職,主管很驚訝,問她為什麼?她說「我活到這麼大才知道興趣在哪裡。「從小就想當護士照顧病人,當不成護士,當看護也很棒!」主管佩服她的勇氣,同意她的決定。

把病人照顧到出院最有成就感

萬櫻味轉職前跟孩子、家人溝通,孩子都大了,支持她決定,希望她做喜歡的事,讓她能夠無後顧之憂的全心投入。「這個工作有苦有樂,最有成就感的是照顧到病人出院。」她說,有的病家待她如家人,出院之後仍跟她保持聯絡,家族或親朋好友之中若有人住院,都指定要她看護;也有病人家屬覺得她做得很好給小費,或是每次探病時就多帶一份水果、餐食,讓她覺得很溫暖。

記得剛當看護,過年過節要在醫院度過時,真的有點不適應,畢竟醫院不比家裡,年節時醫院附近店家沒開、醫院又特別安靜,有時連晚餐都買不到,只好請家人送來。幸好,也有貼心的病家會幫看護多準備一份年夜飯,一起在醫院圍爐,或是相熟的看護一起吃年夜飯,暖暖年節氣氛。

萬櫻味記得,有一年除夕夜,病人家屬說要自己接手照顧,她回家和家人準備團圓吃年夜飯時,忽然又被病家call回,因為病人已經被萬櫻味照顧習慣,家屬接手有太多細節不熟悉,急忙請她回院上班。身為盡責的看護,只要病家需要,她幾乎都二話不說,「使命必達」,放下豐盛的年夜飯就回到醫院上班。

萬櫻味說,每個病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她最喜歡看到病人健康出院,像是陪伴中風患者、幫忙復健的到患者可以動、可以出院;或是照顧開刀的病人到可以下床、走動、康復出院,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好棒。她曾照顧一個車禍變成植物人的患者長達2個月,雖然患者最終沒有清醒,還是維持著植物人的狀態,但她盡心盡力,在病患人生的路上陪走一段路,也算無憾。

但是當然也有不如意的時候。有的病人覺得「付錢就是老大」,幾乎不讓看護有喘息的時間,只要看護一坐下,就立刻指使要這要那、晚上睡不著,看護也沒得睡。萬櫻味說,若遇到這種病家,「只能盡力配合」,除非體力耗盡,否則她的工作習慣是,把病家照顧得有始有終,不輕易中途「求救換手」。

有熱忱才能投入體力許可希望一直做下去

萬櫻味說,這個工作酸甜苦辣都有,回想剛投入時,遇過病人急救和往生的狀況,會覺得不知所措,心情低落,她不斷告訴自己「平常心、平常心」,後來就習慣了。現在如果照顧的病人往生,她也會幫忙往生者換衣服等後續的工作,陪伴最後一程。

萬櫻味說,當看護最重要的就是把病人當家人,抱持著照顧家人的心情,就不會覺得勞累、不開心。因為是家人,更會全心全力,希望家人能夠健康出院。她希望只要自己體力許可,能夠一直做下去。

新竹市住院照顧服務員職業工會理事長張凌表示,看護是個勞力密集的工作,10個受訓完只有3個留下來,有的怕把屎把尿,有的會怕血,有的怕辛苦勞力,有的無法熬夜會血壓飆高,這個工作的辛苦可想而知。

張凌表示,像萬櫻味這樣會中年轉業者,多半都是很有熱忱,一般來說,45歲之後從事這個行業者相對會較為穩定,流動率低,因為小孩已經長大,家人通常會較為支持,從事24小時的看護工作無法天天回家,有家人的支持與體諒,方能做得更長久。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