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錢救民調?今(7)日出刊的《壹週刊》整理了最近政府公開資料,發現僅11月1個月內,中央各部會共拋出8個與輿情相關的標案,合計金額高達4473萬元,與馬政府任內最後一整年4600餘萬相比天差地遠。不過此說法遭行政院嚴詞否認。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為此事專程舉行臨時記者會,澄清這些預算都是上個年度就編好的預算,他舉著《壹週刊》說,「這是蓄意引用錯誤資料,將整年度預算,誤導為月份預算」。他強調,輿情蒐集是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管道,與文宣民調風馬牛不相及,此報導是「錯把馮京當馬涼,這是拿清朝的劍斬明朝的官」。
徐國勇並出示一份「標案查詢」資料,顯示共有14筆有關輿情蒐集的標案,扣除新北市、桃園市與2筆高雄市共4筆資料,中央部會近期共有10個單位公告招標輿情蒐集,與該報導不相符。他並說,用明年文宣預算救今年民調,也極不合常理,違反邏輯思考。
此外,徐國勇也指出,報導提及行政院新聞傳播處新增55萬元的輿情蒐集預算,係為因應網路社群興起的輿情需求,他確實有新增這筆預算項目,但也是明年度預算,明年才實施,絕無預算或外包標案大幅增加的情事。他強調,運用新科技及資料庫「加強網路輿情蒐報,也是政府治理的必然趨勢」。
被視為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11月底公布題為《蔡政府上台半年的民意反意》民調,其中不贊同蔡英文處理國政的民眾,首度超越贊同者,也是蔡英文民調首次出現「死亡交叉」,主持民調的游盈隆指出,此事反映「蔡政府已面臨『領導危機」或『威權危機』,清楚呈現蔡政府新的執政困境已經到來。」
《壹週刊》報導,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電子採購網」的公開資料調查,以「輿情」為標題的政府標案,光11月份共有8件,計有行政院、經濟部、衛福部、農委會、客委會等單位,報導指此為小英政府「砸下重本挽救,避免蔡英文民調繼續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