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把習近平當笨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把習近平當笨蛋?

2014-03-01 18:01
甘比亞與台灣斷交,外交休兵夢斷?!
甘比亞與台灣斷交,外交休兵夢斷?!

開春之後,兩岸交流頻繁,先有王張會、連習會,接著,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也率團來台簽署兩項協議。兩岸關係看似春光乍現、柳暗花明;但在你儂我儂的表象底下,中國打壓台灣外交空間,毫未鬆手。台灣能否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還要看北京臉色。「王陳會」中,王郁琦提到台灣加入TPP和RCEP的迫切性,陳德銘卻回應兩岸經貿發展應同等重視。話似婉轉,其實棉裡藏針。

馬英九日前出席台灣加入TPP及RCEP策略研習會時,再申兩岸外交惡鬥已經停止,甘比亞與我斷交一事,中國也沒介入,「他們強調他們也是看報紙才知道」。外交部亞西司及非洲司稍後在一場記者會中也透露,甘比亞向台灣借的錢,「最近都還有收到還款,沒拖欠或呆帳紀錄」,言下不無欣慰之意。

中國外交部布局綿密,若說要等看報才知道台甘斷交,恐沒有人相信。馬英九的說法若非誤信對方詭詞,就是以此為外交休兵失利卸責。至於外交部「還有收到還款」的說法,感覺就像丈夫另結新歡,元配按月「還有收到贍養費」一樣,令人悲涼唏噓。台灣國力日蹙,主政者的阿Q 心態,要負最大責任。

馬政府決策慢半拍,從總統、閣揆到部會首長,經常以看報才知道,做為政策失誤或延誤的藉口,引來「看報治國」之譏。其實,藉由媒體蒐集輿情反應,掌握民意脈動,做為施政參考,本來無可厚非,也是民主國家常態。然而,媒體做為社會橋樑,不只傳達民情,同時也報導政府決策,監督政府施政,扮演雙向溝通角色。

在政策訊息方面,官方掌握第一手資訊,媒體只是二手傳播。在高度競爭環境下,媒體常疏於查證,甚至捕風捉影,錯誤百出。官員若捨棄內部協調機制,寧信媒體報導內容,豈非本末倒置?何況,台灣媒體走向日趨極端,藍綠各據一方,選材論事只見立場,不問是非。如果不看清媒體本質,「看報治國」恐將淪為「看報誤國」,甚至演變成「媒體治國」,能不慎呼!

因為自己習慣「看報治國」,就以為別人理當如此,恐怕是很大的誤會。中國所有報紙不屬黨即歸政,言論尺度由中央控管,針對重大政經社會議題祭封口令下指導棋。近來雖然民間網路興起,同樣受到嚴格管制。習近平上台後,對言論的掌控比胡錦濤尤有過之。最近傳將裁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另成立更高層級的委員會,以加強言論箝制。在中國,媒體並非人民喉舌,只是統治者的傳聲筒。「他們看報才知道」,等於放話者向傳話者問消息,可能嗎?

馬英九對中方片面之詞毫不質疑,藍營立委也忙著幫腔,「證實」中國絕未挿手台甘斷交。國共聲氣相通,無非想證明外交休兵並未破功。但真相恐非如此。北京以「看報才知道」來安撫台灣,不能因此推論報紙刊登前他們都渾然不知。極大的可能是他們實際上一清二楚,但只能做不能說,報紙也不敢登。台灣對斷交事前毫無警覺,事後兵慌馬亂,顯見外交休克,已無能力掌握中國非洲布局,又焉知中甘有無暗通款曲?中國的說法是得了便宜又賣乖,馬政府全數買單,台灣外交處境不問可知。

馬政府力倡外交休兵而自動繳械,中國為確保戰略資源,加緊在台灣邦交國所在的非洲、拉丁美洲積極部署。台灣外交冬眠,中國趁勢補位。中國拓展外交關係除為因應全球布局,兼可封殺台灣國際空間。就在馬政府陶然於「看報治國」的時刻,台灣的國際空間正快速流失。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