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會找到出路,但仍需要我們適時的伸出援手、提供機會。
85年11月出生於台北榮總,體重僅1080公克的早產兒子晏,在加護病房整整待了3個月才脫離險境,極低體重早產兒雖為身心發展異常的高危險群,但經過醫護人員、家長的悉心照料,20年後,子晏已經是個健康的大學生。目前大學主修社會福利學,未來的志向是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回饋社會,而這一切都是源於一份不離不棄的愛。
學習障礙曾讓她就學飽受排擠
子晏是個善良、好學的孩子,但是學習障礙自小開始就困擾著她。學校老師發現,子晏的學習能力似乎比一般的孩童落後。上課時,一個簡單的習題,別的孩子聽一次就能懂,子晏卻必須要重複講解、重複溫習才能記住,這個狀況一直延續到國中。
國中是子晏生命中的黑暗期,因為個性內向、學習成績不出色,在班上遭受同儕的排擠,不斷地被同學在言語上的霸凌,子晏開始越來越害怕上學,升學的壓力也讓子晏喘不過氣來。幸運的是,子晏的母親為她請來一位家教老師─陳老師,陳老師為子晏的生命帶來轉機,成為她人生中的貴人,除了輔導子晏課業上的困難之外,陳老師也鼓勵她試著用寫作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緒。在老師的開導下,子晏不但成績有所起色,心境上也不再那麼悲觀消沉。
升上高中後,子晏為了想改變內向害羞的自己,在高一暑假參加了台灣師範大學舉辦的心理輔導營,在營隊裡除了交到了許多朋友外,也打開了在心中埋藏已久的結。營隊中,老師打造了一個舒適的環境,用聊天的方式,試著讓學員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營隊裡,子晏第一次說出自己在國中被排擠、霸凌的經驗,和過去不同的是,學員們都給予她正面、積極的鼓勵,使她很受感動,並下定決心去面對、接納全新的自己,拿出勇氣去嘗試過去不敢挑戰的事情。
升大學的子晏,決定投身社會福利學系,同時也是因為覺得自己從小到大,不斷的受到別人的幫忙,才有現今的自己。利用空暇之餘,子晏也會參與早產兒基金會舉辦的活動,期盼用愛服務更多早產兒,也給自已學習、成長的機會。
源自於一顆關懷的心,每年的11月17日被訂定為世界早產兒日,除了邀請更多民眾一同加入關懷早產兒的行列外,更彰顯像子晏一般的早產兒們,如能獲得適當足夠照護,其實能回饋於社會,用他們紫色溫暖的生命力幫助更多像她一樣的早產兒,走出生命中遭遇的困境。
期盼用愛,給更多的早產兒學習、成長的機會,子晏透過參與公益活動回饋社會。圖/早產兒基金會提供
財團法人台灣早產兒基金會授權刊登,原文出處
專欄、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本報純粹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