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淡江大學進行學生會會長補選,其中有一組候選人是兩位中國籍學生搭配一個台灣籍學生,而且選舉公報上也登載其國籍(以國旗標示);然而,卻有評論認為公佈中國學生的國籍是嚴重「歧視」「陸生」。
所謂「歧視」當然就是指「瞧不起」。認為刊載中國籍是一種歧視的人,大概認為「中國」、「中國人」是一個令人瞧不起的名詞。至於為何中國或中國人令人瞧不起,那就得檢視中國政府與中國人幹了什麼事。
中國惡名昭彰,打壓台灣也不遺餘力,相信讀者感同身受,中國形象當然令人瞧不起;至於中國人行為令人瞧不起的例子也真是罄竹難書。2014年1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報告指出自從1990年以來,遠離中國的移民人口已經達到934.3萬人。而這些中國移民最喜愛的移民目的地就是他們口中的邪惡美國,接著依序是加拿大、澳洲與紐西蘭。中國人為了移民海外,無不絞盡腦汁,加拿大之前開放投資移民,引來中國有錢人覬覦加拿大公民資格、大舉前進加拿大。豈料,加拿大突然關閉投資移民大門,引起1300多位中國投資者不滿向加拿大聯邦法院控告加拿大移民部。
但是,中國人在其他國家不僅不受當地人歡迎,甚至為當地人帶來嚴重困擾。中國人到處炒房讓當地人買不起房不是新鮮事,澳洲政府甚至拒絕以中國為首的外資炒作中古房地產。此外,中國非法移民不僅高居日本境內的非法移民首位,同時中國罪犯數也高居日本的外國人罪犯數首位。日本在2013年逮捕的外國人犯罪者中,中國人約占38.3%,比率驚人嚴重影響日本治安。
中國人這幾年也引發香港人的嚴重不滿。香港人刻意用諷刺的名詞「強國人」來稱呼。對香港人而言,「強」也意謂台灣網友熟知的蟑螂「小強」,所以「強國」也就是「蟑螂國」。因為香港人討厭中國人,甚至在網路上製作了「進擊的蝗蟲」與「進撃の強國人」抨擊中國人。顯然,香港人自認為與中國人有相當程度上的不同。
其實在海外的台灣留學生,也明顯地感受自己到與中國留學生的不同,當中國學生講「同文同種」時,我想台灣學生多數都會嗤之以鼻,畢竟彼此的文化、氣質與行為差異實在太大了。而且,中國人在海外的行徑,更讓當地國感到困擾,因為中國人普遍不守法鑽漏洞(當然,也有行徑優良的中國人),更讓台灣留學生想劃清界限。
因此,「中國」的確是個負面、歧視、令人瞧不起的名詞,不過,馬英九與國民黨卻喜歡抱著「中國」與「中國人」等名詞。只是,他們卻又對中國顯現出既喜歡又害怕的態度;他們有時候中國,有時候又不想中國。
蘋果日報在8月10日報導兩位台灣的副教授投稿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Teaching in Travel & Tourism,投稿時在國籍上註明「Taiwan, ROC」,但刊載時卻變成「Taiwan, China」,外交部為此還敦促該期刊相關組織「改善」。顯然,被加註China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但是,「Taiwan, ROC」被學術期刊寫成「Taiwan, China」很奇怪嗎?就馬政府的邏輯而言,世界上只有一個China(中國),ROC(Republic of China)就是代表這個China,所以「Taiwan, ROC」就是「TAIWAN, China」,馬政府有何理由要求該期刊「改善」?
其實,在海外留學的多數學生很清楚,寄郵件回台灣時,只需要寫上Taiwan即可,加註ROC是多此一舉,因為外國人不知道ROC是什麼。若是寫上Republic of China,那更可能是自討苦吃,因為信件被送往中國的機率非常高。
簡言之,當中國人想盡辦法移出中國時,馬英九與國民黨卻總是想著如何把台灣人帶向中國。中國人最痛恨美國人、日本人,現在中國人的經濟數字幾乎超日趕美,中國崛起,中國民族主義情緒也日漸高漲;但是,中國的統計數據卻告訴我們,很多中國人心中根本沒有「中國夢」,反而只有「美國夢」甚至「日本夢」。當中國已經變成一個歧視的名詞時,當中國人也只有美國夢時,馬英九與國民黨卻逼迫台灣人做著被歧視的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