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丶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選,均引起社會譁然,兩黨提名充滿派系角逐,缺乏理念,與不分區立委設計的原意背道而馳。為何如此,其實分析兩黨的體質,大致雷同,除了外部環境,拜單一選區兩票制之賜,政黨票門檻又設定百分之五。內部結構完全是剛性政黨,強調黨紀,決策模式非內在政黨(以國會黨籍議員組成黨團為政黨決策核心),而是外在政黨(黨團之外,另有決策核心)。
不分區立委提名模式,也非黨員民主參與模式,而是幹部決策模式(由中央委員會最後決定)。兩黨的其他重要公職提名方式,泰半採取全民調,也非黨員民主參與模式。欲了解政治現象,類型分析十分必要,所謂類型,不論單一類型或綜合類型,通常均經過科學的驗證,採取嚴謹的科學概念界定,將一些科學概念組成。對於錯綜複雜的政治現象,有高度描述丶解釋,甚至預測的功能。
嚴謹科學界定 類型分析具預測功能
單一類型也被稱為理論類型,根據特定現象的特徴(通常數個)加以綜合歸納若干特質,由於無法完全符合經驗現象,有時候又稱為理念類型。著名社會學家韋伯對於理念類型有精闢的詮釋,他所提出的官僚體制的理論類型,流行數十年,對於政府文官體制丶大型企業組織,有不少令人省思之處。綜合類型雖然更加挑戰,但是描述丶解釋及預測現象的功能更大,成為包括政治現象在內,各色各樣現象分析的重要理論工具。
科學研究以分類丶比較為基礎,因為研究現象包羅萭象相互影響。侷限於特定對象容易掛一漏萬以偏概全。但是面對範圍廣泛的現象,首要之務如何化繁為簡,將性質相近者列為一類,以政治現象為例,包括國家體制丶憲法架構丶政黨政治丶決策模式丶人民政治心理丶政治參與行為,甚至國會議員問政行為等,均有相關研究,加以分類丶比較,累積政治現象研究的成果。
分類丶比較有時僅指涉比較單純的現象,分類必須考慮分類標準,例如依性別丶年齡丶教育程度丶職業等加以分類。根據分類,各類別之間的異同,尤其差異部分。統計方法提供不少類別差異分析技術。政治現象十之八九犬牙交錯,甚少僅用單一指標加以分類,通常採用數個指標予以分類。常見以兩大指標做成四個象限的類型,例如自由經濟與民主政治為指標,分類四種類型,再比較異同。
政治現象與類型概念不宜劃等號
自由經濟丶民主政治均是綜合性概念,非單一經驗內涵,視為單一指標,當然有所缺失。類型概念及類型分析在研究政治現象,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國家民主化程度,可能依定期選舉丶治權分治丶人民基本人權保障丶司法獨立丶地方自治等重要指標加以綜合分類。內閣制丶總統制的分類指標亦然,兩者均是類型概念,兩種制度的探討,典型的類型分析。包括虛位元首丶責任內閣丶內閣由多數黨國會議員組成丶國會對內閣的不信任權丶內閣解散國會權丶內閣閣揆須由國會行使同意權等。
由於內閣制丶總統制均是類型概念丶使用類型分析,與實際政治體制,不可能完全脗合。國內討論此議題,必須先有此種認知,否則各說各話莫衷一是。最近有人討論單一國及聯邦制,也出現此種迷思。因為兩者也是類型概念,比較其中異同,分類指標務必明確。而且政治現象與類型概念不宜完全劃為等號。
台灣討論政治現象,不少流於主觀意識,人言言殊,加上刻意使用政治語言誇大渲染,因此理性討論的空間受到影響。從科學概念丶分類比較,了解類型概念本質,類型分析意義。才能朝向更成熟穩定民主社會,提升人民政治知識,與主流國際社會接軌。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