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平埔族控原民會阻擋正名 立委批滅族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平埔族控原民會阻擋正名 立委批滅族

巴宰族人:聯合國都承認了 中華民國還不認

 2014-07-14 15:53
爭取正名!平埔族人今(14)日與台聯立委周倪安召開記者會,痛批原民會阻擋巴宰族等平埔族群正名 (實習記者魏翊婷攝影)
爭取正名!平埔族人今(14)日與台聯立委周倪安召開記者會,痛批原民會阻擋巴宰族等平埔族群正名 (實習記者魏翊婷攝影)

行政院上月26日正式宣布增加「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台灣原住民族從14族增為16族,但至今仍有平埔族群等未被正名,包含名列聯合國18種極度瀕危語言的巴宰族,台聯立委周倪安與平埔權益促進會會長潘紀揚等人今(14)日共同召開記者會,控訴原民會漠視平埔族,甚至阻擋正名。

凱達格蘭族北投社後裔潘慧安批評,「政府都利用凱達格蘭的名字,例如凱達格蘭大道或凱達格蘭會館,但凱達格蘭族至今卻仍然無法獲得正名」。

潘慧安說,原委會拒絕正名新聞稿「從清朝、日治時期到現在,平埔族『選擇了融入漢人社會』」的說法是霸權心態,如同閩、客間互相影響,但還是不同的族群。

潘紀揚則表示,巴宰族是個有語言、有文化的族群,曾多次以巴宰族族人身分參與聯合國會議,聯合國都承認了,原民會卻還不承認,是「國際醜聞」,不排除9月在紐約世界原住民高峰會議大門控訴。

潘指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這樣消滅一個有語言、文化的民族,不讓其正名,只有中華民國。」。

潘紀揚不滿原民會一直阻擋族群正名,認為原民會說平埔族正名是要搶原住民資源是汙衊,「至少20年前,原民會未成立之時就已上街,何來分享資源」?

潘紀揚認為,正名除了是身分上的認同,也才有政府資源去推動文化保存和傳承,他表示族人正面臨民族消滅中的「家族沉重的負擔」,「我們是快死的病人,但政府不救。」現在的經費都是自籌,不像客家人等其他族群可以爭取教育權。

噶哈巫文化協會祕書長蕭愛蓮說,她55歲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但「我的族群都快沒有了。」因此族人正在錄製耆老的影音典藏。她的表妹則說,「講族語是因為有共同記憶,無法漠視耆老共同集體記憶消失。」且噶哈巫族是「對自己很有意識的族群。」

今天到場的巴宰族和噶哈巫族人都表示,現在仍有耆老講母語,他們也致力運用社區、教會,開設母語班等,傳承語言、文化。蕭愛蓮說,其實30歲以上的族人都會講幾句母語,小朋友也會講。

立委周倪安表示,「平埔族在聯合國已經有地位,中華民國卻沒半個名字,重返進入聯合國可能要靠平埔族。」她說,中華民國一元化價值,不給平埔族選擇,政府應正視且還予歷史定位。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