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詩寫台灣】打狗高雄地名的由來與演變 ——莫教歷史長訛傳(六)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詩寫台灣】打狗高雄地名的由來與演變 ——莫教歷史長訛傳(六)

2022-02-14 17:50
打狗山與高雄(打狗)港。圖/呂自揚攝影
打狗山與高雄(打狗)港。圖/呂自揚攝影

東番記寫打狗嶼,港邊居住平埔人;
荷蘭入侵急南遷,野史胡說林道乾。
鄭氏屯墾人煙少,清代設縣龜山邊;
同治通商打狗港,港內穿梭西洋船。
日本築港碼頭寬,改名高雄火車喧;
戰後港都人百萬,萬棟高樓萬噸船。
──〈打狗四百年〉

台灣海都高雄,舊名打狗,是四百年前1603年,第一本記寫台灣人文地理民情的〈東番記〉,最早記載打狗與大員(台南),同時進入台灣歷史的二大海港。

現在的打狗已由400年前的小漁港、小漁村,演變成人口一百多萬,改名叫高雄的台灣國際商港。

歷史悠久的打狗高雄,是台灣六都之一的院轄市,也是台灣最大國際商港,地位重要。打狗高雄地名的由來與演變過程,早就應有明確清楚的記載,卻一直有不同說法。本文特依歷代文獻詳細明確說明。

一、明代1603年,高雄最早的地名叫打狗嶼,簡稱打狗

明萬曆30年(1603),陳第〈東番記〉記載:東番夷人,北「起魍港,歷大員、堯港、打狗嶼、小淡水」,「別為社,社或千人,或五、六百。」

〈東番記〉的「東番」,指今當時台灣嘉義以南的南台灣,大員(今台南)、堯港(今興達港)、打狗嶼(今高雄)都是海港地名。各海港附近平埔,皆居住有當時稱為「東番夷人」「社或千人或五、六百」的平埔原住民村社(番社)。

打狗港港邊有山,故稱打狗嶼。後來皆簡稱叫打狗、打狗港,港邊的山叫打狗山。

一般認為「打狗」是平埔語的福佬語(台語)譯音,知其音不確知其義。

二、荷蘭時期,打狗港寫作Tancoya,打狗山叫猴山

荷蘭時期,荷蘭稱打狗的地名叫Tancoya,是福佬語之「打狗」的拼音。打狗原住民叫打狗野人,打狗山叫猴山。打狗是地名,不是平埔社名。

1635年12月25日,荷蘭與新港社千人聯軍,攻打堯港、大崗山附近的原住民搭加里揚社,包括堯港、打狗附近原住民,皆逃亡他遷。自二層行溪到下淡水的高雄平原,從此無原住民村社居住。

荷蘭文獻這時只記載堯港、大崗山附近原住民叫搭加里揚社,不是叫堯港社。稱打狗附近原住民叫打狗居民或打狗野人,並未記載打狗原住民村社的社名,就被荷蘭人打跑。所以,居住打狗的原住民,應是另有社名,不是叫打狗社。(這是筆者2014年出版《打狗阿猴林道乾——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的歷史新考證)。

後來一般皆不知荷蘭時期並為記載打狗村社名。後來一般史書所稱的「打狗社」,實只是泛稱曾居住打狗附近的原住民。打狗山迄今仍有很多原生種的台灣獼猴。


柴山的台灣獼猴。荷蘭時代稱柴山叫猴山,猴子在柴山居住已超過400年。圖中每隻大猴各抱著一隻小猴。圖/黃景昇攝影,呂自揚提供

三、1686年第一本《台灣府志》,稱高雄叫打狗、打狗山

1683年清康熙22年,鄭克塽降清後清杜臻視察福建,著《澎湖台灣紀略》,記載:「自赤𡑒城南行一百四十里,至赤山,稍西為鳳山港,近海為打狗山,即陳第所謂打狗嶼也」。

杜臻未到台灣,是根據鄭氏時的地名資料記載。

1686年康熙25年,蔣毓英修第一本《台灣府志》,也是記載說:「打狗山在凹底山南。其山踞海岸,上有大潭、石洞。」海港叫打狗港、打狗仔港。

四、1694年第二本《台灣府志》,把打狗山改名打鼓山

1694年康熙33年,高拱乾重修《台灣府志》,改記載鳳山縣的山為:「半屏山……轉而西,為漯底山;竝峙者,為打鼓山(在漯底山西南,俗呼為打狗山。其山踞海岸,上有大潭、石洞,為安平鎮七鯤之宗。其形如鼓,故名。)」

高拱乾的《台灣府志》,把民間皆稱呼的「打狗山」,改名為「打鼓山」,說是「其形如鼓」。卻未記載打狗山的山形或大潭、石洞如何其行如「鼓」。書中記載港名叫打鼓仔港,也叫打狗、打狗港。

這重修的《台灣府志》,明顯以文人眼光,認為鳳山縣原有山名打狗山、凹底山、半崩山(《澎湖台灣紀畧》寫作「半平山」。半平山即「半爿山」)的名稱不雅,就把它們改名為打鼓山、漯底山、半屏山。此後官方文獻皆沿襲稱為打鼓山、漯底山、半屏山。

有人說打鼓山的「鼓」是指打鼓聲,也有說是指海浪聲音,皆與1719年《台灣府志》原始把「打狗山」改名為「打鼓山」,是指「其形如鼓」的記載明顯不合。

五、1719年康熙58年,李丕煜修《鳳山縣志》,記載明代海寇林道乾來打鼓山殺土番,純屬訛傳

1719年康熙58年,李丕煜修《鳳山縣志》,記載明代海寇林道乾,在嘉靖42年(1563)被俞大猷追征,從澎湖逃來打鼓山殺土番,餘番徙為阿猴社(今屏東)。還記載林道乾埋金打鼓山上的傳說。

1719年的《鳳山縣志》是沿襲1694年高拱乾的《台灣府志》,把打狗山叫做打鼓山,因林道乾埋金山上的傳說,打狗山因此又名埋金山。

事實上,林道乾未到過打狗山,呂自揚著《打狗阿猴林道乾──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及2014年8月刊登高雄文獻第四卷第二期的〈流寇林道乾與打狗──根據《明實錄》,析論流寇林道乾遁入臺和到打鼓山之說的由來與無稽〉一文,已有詳細明確考證。


呂自揚著《打狗阿猴林道乾——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封面(2014)。圖/呂自揚提供

清代文獻關於林道乾來台灣(台南)、打鼓山的記載傳說,皆屬以訛傳訛。

清代後來的官方文獻,皆沿襲高拱乾《台灣府志》,把「打狗山」記載為「打鼓山」,把打狗、打狗港皆改為打鼓、打鼓港,民間迄今仍習慣叫做打狗、打狗港、打狗山。會把打狗、打狗山、打狗港叫成打鼓、打鼓山、打鼓港的很少。

清代打狗山東麓有元亨寺,民間都叫鼓山岩或打鼓岩。鼓山岩元亨寺後來改建在山腰。一般稱鼓山岩一帶叫鼓山。

後來因「打鼓山」之名,衍生與「鼓」有關的傳說,都不是打狗、高雄最早地名的由來。

六、日治時代初期,高雄仍都叫打狗

1897年,日本人類學者伊能嘉矩來打狗踏查,仍稱清代改名「打鼓」、「打鼓山」的地名,仍叫「打狗」「打狗山」。

伊能嘉矩說「打狗」是番語(平埔語)「竹林」的意思,是打狗原住民因居住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叫打狗社,港名叫打狗,山叫打狗山。

事實上,打狗原住民的社名不是叫打狗社,荷蘭時也無「打狗社」之社名,已如前述。而且,打狗在荷蘭時的1635年12月25日「搭加里揚之戰」後,就已無平埔原住民村社居住,《鳳山縣志》稱番社四圍種竹的是在屏東平原的鳳山八社。伊能嘉矩來打狗時,打狗並無番社。伊能嘉矩的說法,並無文獻根據。近來有人說「打狗」的平埔語是雞的意思,既不知荷蘭時期打狗就已無村社,也未說懂的是那一族平埔語,更屬無稽。

七、1920年日治時代,把打狗改名叫高雄。1921年把打狗山改為高雄山。1923年把高雄山改名壽山。民間仍叫打狗山

日治時代的1920年,日本大改台灣地名,認為「打狗」地名不雅,以日本京都附近,有賞楓名勝地名叫「高雄」。「高雄」的日語發音與「打狗」的台語(福佬語)發音相近,就將打狗改名為「高雄」。1921年也把打狗山改為高雄山,不流行,民間仍習慣叫打狗山。

「高雄」本是台語「打狗」的日語譯音,應以日語念,才是「打狗」地名的本音。戰後把日語的「高雄」改以華語念,「高雄」的華語讀音,已非台語「打狗」的本音。

1923年,日本人為祝賀來打狗的日本裕仁太子生日,把高雄山改名為壽山,民間仍叫打狗山。

1920年打狗改名高雄之後,打狗從此叫高雄。


日本高雄神護寺。在日本京都附近,是著名賞楓勝地。1920年,日本以「打狗」福佬語音,與日本「高雄」的日語發音相同,而把「打狗」改名叫「高雄」。打狗從此叫高雄——取自日本京都觀光手冊圖/呂自揚提供

八、1968年民國時代,壽山改名萬壽山,1991年改回叫壽山

1968年,官方把壽山改為萬壽山,也把愛河改叫仁愛河。

1991年,官方根據市民的習慣,把萬壽山改回叫壽山,仁愛河改回愛河。現在官方文件都叫壽山、愛河。

九、打狗山官方都叫壽山。打狗山北段叫柴山。柴山有考古遺址小溪貝塚

打狗山西北邊臨海的地方,今西子灣的北邊,有一舊村落叫柴山,村落附近山野是打狗山的北段,山野多柴故叫柴山。柴山村內曾設柴山國小,今已廢校。

柴山的東邊山麓有龍泉寺。柴山的北邊蜿蜒到左營的山嶺叫蛇山。

柴山東面山腰斜坡(即龍泉寺西側山坡),有一保存很原始的考古遺址,叫柴山小溪貝塚,年代約1500至400年前,與荷蘭時期打狗居住有原住民的年代相合。

1990年代,高雄文史工作者努力發起柴山自然山林保護運動,有人把打狗山分成南半邊叫壽山,北半邊叫柴山。有的則把整個打狗山也總稱為柴山,現在已編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現在打狗山有人叫壽山,有人叫柴山,有人仍叫古名打狗山。

十、打狗高雄和打狗山地名的演變

綜上所述,將打狗高雄和打狗山地名演變,依年代條列如下:

一、1603年明代:打狗嶼,簡稱打狗。

二、1630年荷蘭時期:打狗(Tancoya),猴山。

三、1686年清代:打狗(打狗港),打狗山。

四、1694年清代:打鼓,打鼓山。(民間仍叫打狗、打狗港,                打狗山)。

五、1895年日治時代:打狗,打狗山。

六、1920年日治時代:高雄,打狗山。

七、1921年日治時代:高雄,高雄山。

八、1923年日治時代:高雄,壽山。

九、1968年民國時代:高雄,萬壽山;愛河改名仁愛河。

十、1991年民國時代:高雄,壽山(柴山);愛河。


打狗海關地界碑。1864年打狗正式開港,設海關,屬台灣(安平)關打狗分關。當年所立打狗海關地界碑,是現存刻有「打狗山」之名的最早石碑。圖/呂自揚攝自高雄史博館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