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力推公辦都更,預計在7年內完成,副市長林欽榮今(12)日表示,作為中繼住宅的明倫國小首先動工,他強調,中繼住宅是台北市的首創,除了「1357」策略外,還具有四大特色,「絕不會是文林苑作法」,將向全國建築、都市計劃學系學生徵求創意,公開競圖,在1個月內提出10個中繼住宅基地模型,並將尋求議會支持《租屋公司設置條例》,「翻轉首都從公共住宅開始」。
林欽榮今天受訪時表示,為進行公辦都更,市府將興建中繼住宅,在12個行政區選定10個基地,在2016年夏天之前分別動工,除了「1357」策略外,中繼住宅還具有四大特色,分別為「智慧社區」、「公共藝術社區」、「社會資源功能混居社區」及「自來水直接飲用社區」。
中繼住宅四大特色 1個月內競圖提模型
林欽榮說明,中繼住宅將連結台灣高科技業界,運用科技如托嬰托老,電動電門、節約能量等,打造成為「智慧社區」;將1%的興建經費運用於公共藝術,例明倫國小造價約18億,一個百分點的公共建設基金將放在公共藝術,打造「公共藝術社區」;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是台北市的終極目標,將從公共社區開始;最後是整合托嬰、托老、公共圖書館和青創園區等功能的「混居社區」。
林欽榮指出,很多里長也許有誤會,市府還需要更多的社會溝通,公共住宅是非常友善的環境,透過市府團隊的努力,希望帶給大家新的概念,公共住宅不是新的國宅,也不是貧民窟,是要拉所有的年輕人和弱勢者一把。
為了讓居民有進一步的了解,林欽榮說,不僅是市府內部規劃,還要向全國各建築、都市計劃科系的年輕學生徵求創意,公開競圖,在1個月內提出10個中繼住宅的基地模型,並依此模型進行。
中繼住宅為北市首創 尋求議會支持《租屋公司設置條例》
林欽榮強調,民辦都更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地方可以遷移,而公辦都更絕對會負起最大責任,中繼住宅是台北市的首創,將會依法行政,「絕對不是文林苑的作法」,市府一開始就會主動協調,不能配合的地方,市府會退一步,由政府主導,但不是與民爭利,而是做最困難、推不動的部份,如大同,萬華南機場等4、50年的老舊社區國宅。
林欽榮說,公共住宅永遠是台北市的資產,並不是要蓋來賣的,而是要永遠經營,不只是興建,還要管理,台北公共租屋公司即將成立,會向議會報告,尋求議員支持《租屋公司設置條例》,「翻轉首都從公共住宅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