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計畫希望讓原住民的孩子,在製作9款傳統手工樂器與協力演奏的過程中,重新體會自身文化的驕傲,增進不同族群文化的了解,並透過記錄製作過程,減緩原民文化流失的速度」,以「四族九器傳承計畫」,獲得第二屆法蘭瓷「想像計畫」首獎的得主張肖龍,今(15)日獲頒50萬元支持金後表示,期待透過這項計畫建立model(模式)後,未來可以進行國際跨族群交流。
法蘭瓷「想像計畫」要求提案人以「文化、藝術或設計專長」角度,針對弱勢或偏鄉的孩童擬定公益計畫;第二屆自3月徵件,收到近200份提案,經過6萬名網友、10位評審遴選後,選出7組提案,今年8至12月展開後續執行。
評審之一的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指出,某次與知名文學家白先勇閒聊小時的夢想,白先勇小時的夢想是修築一座三峽大壩,而她則因看了電影《環遊世界八十天》後,夢想可以搭乘熱氣球環遊世界各地學音樂,後來10幾歲便到歐洲學音樂了!此次評審每份提案,欣喜內容不僅助人,同時也鼓勵受助孩子幫助其他人,並勇於作夢與實踐,夢也將因此越作越大,
法蘭瓷總裁陳立恆談到自己高中因罹患肺病沒考上大學,一日陪母親上街買菜,看見金飾店櫥窗裡一知金戒指,造型設計令他驚艷,母親看在眼裡,二話不說立刻買下,並不因他落榜而有遲疑,陳立恆大受震撼,深刻體認「愛,是沒有條件的」,這也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基底,便是「愛、關懷與分享」,希望偏鄉孩子可以得到許多的資源和照顧,焉知未來我們的總統,不會來自很鄉下的鄉下呢?
獲得首獎50萬元支持金的張肖龍,先前曾在以「母親手作文化」為主要接觸對象的非營利單位工作,多次探訪手作文化相對保存完整的原住民部落,當時即注意到原住民樂器及音樂十分精彩豐富,他說,88風災後,屏東排灣、魯凱及阿美三族孩子到平地就讀,面對學習程度上的落差,他們卻沒有錢去補習費,「這終非長久之計,應該讓他們有捕魚的能力」。
於是他計畫委由屏東在地的原住民文化發展相關協會,徵選遷村三部落排灣、魯凱、阿美及平地生共20位國中小學生,共同製作傳統的手工樂器,樂器製作師傅與相關教學師資,也由在地原民協會推薦。
張肖龍說,原民傳統中,手工製作的樂器常是互相餽贈的禮物,於是製作過程便融入對受贈者的思念,樂器上也常見充滿祝福意涵的圖騰或符號,每個圖騰都是部落文化的沉澱,每個製作工法都有著祖靈古老的智慧,不同族群的孩子可以藉機交流,不僅減少文化差異產生的誤解,或許還能激盪出不同的靈感與創意。
此外,整個製作過程都將被記錄下來,系統化成為教材,他認為,工法的記錄保存,方便有興趣的族人得以學習,也是減緩文化流失的方式,當教材編出後,這群孩子一定會自傲於曾經參與這麼有意義的事,希望5個月後會開出一朵超乎想像的美麗花朵,他也會另找資源,贊助孩子北上發表成果。如果這個模式可行,他可以再找100個50萬,讓更多原住民孩童跟其他國家民族的小孩,進行文化上的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