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本為一體兩面、相輔相成,是高度思考性的專業學問。法學領域分公法、私法、政治學、國際政治,都和國際社會關係密不可分。然因為中華民國在台灣不是主權國家,無法培養公法學、國際政治人材,甚至即使投入研究,除了中國的中華民國選舉產業,便無法找到其他的發揮空間。有關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法定位真面貌,略述如下:
中華民國於1912年成立之時,並不是自中國這個古老國家分離獨立,另外建立的新國家,而是推翻中國腐敗的滿清皇朝,新成立的中國新政府。1949年敗逃來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雖然曾經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從台北出發代表中國,出席聯合國安理會議。然而,自1971年中國的合法政府代表權,被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所取代之後,偏安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不再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
由於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國民黨政權,堅持「漢賊不兩立」原則,不願主張自中國分離獨立建立新國家,因此只有淪為中國的叛亂團體直到今天。 近年來陸續的邦交國斷交事件,是因為各國回到《國際法》「一國一合法政府」原則,正式承認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的合法政府。台灣如果繼續維持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現狀,就是將台灣維持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北京可以順理成章依《國際法》的「政府繼承原則」,對台灣主張其領土主權企圖併吞台灣。
這樣的外交政策使台灣至今仍然無法走上國際舞台,長期成為國際社會的孤兒。由此可見,近日所發生的中華民國護照風波,即使印刷作業完全沒有缺失,所使用圖片是代表台灣的圖騰,最大的錯誤卻是「中華民國」四個字,使護照成為不是主權國家所核發的護照,而是台灣人民勉強得以遊走各國的通行證。
雖然台灣已由本土政黨取得全面執政的機會,然而由於中華民國體制的外交政策,至今依然和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爭取各國的「政府承認」,也就是維持一中之下的法統之爭。中華民國的外交部要求邦交國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才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台灣總統是十幾億中國人的國家元首。可見,無論是兩蔣時代的中華民國國民黨政權,或是現在的中華民國民進黨政權,都是延續一個中國「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
思考台灣社會科學人材的出路問題,必須誠實面對:中華民國不是國家,將使台灣不可能和國際社會接軌,無法為台灣的法政及財經等各領域人材建構一個可長可久的發揮空間。今天如果台灣是國家,台灣法政人材的出路將四面八方廣闊無比。由台灣人一路扶持的執政當局,根本沒有權利或立場,繼續將中國的中華民國體制強加在台灣之上,迫使台灣步向第二個香港,喪失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機會。
論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