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馬英九的國際信用?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馬英九的國際信用?

  2014-03-30 12:27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馬英九說,如果將已經簽好了的服貿協議重啟談判,將會失去國際信用?這是什麼奇怪的邏輯?難道國際信用比老百姓的生活生存還要重要?國際信用是可以拿來小額貸款哦?老百姓如果活不下去,再多的國際信用又頂個「X」用?

更好笑的是,連公開說四年做不到「633」要捐薪都做不到,更別提馬英九有什麼國際信用?其實馬英九目前最夯的國際信用有二,一是「bumbler」,另一個就是「antlers鹿茸」;這兩項都已經經過國際認證,信用絕對保證!

既然提到「國際信用」,那我們就來看看國際的例子:

一、土耳其重啟加入歐盟談判,土耳其從1987年申請加入歐盟,1999年獲得候選國資格,2005年啟動入盟談判至今,重啟過無數次的談判。土國能,台灣不能?

二、瑞士根據公投結果,與歐盟簽訂的一籃子雙邊協議重新談判。瑞士舉行公投,通過反對大規模移民議案,必須根據公投結果在3年內修改移民法例重新實施移民配額,並就1999年與歐盟簽訂的一籃子雙邊協議重新談判。瑞士能,台灣不能?

三、韓國與加拿大時隔5年重啟FTA談判,韓國與加拿大於2005年7月舉行第一輪FTA談判,到2008年3月共舉行了13輪談判。由於雙方在農畜水產品出口配額等問題上存在意見分歧而中斷了談判。後因雙方的意見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和,決定重啟正式談判。韓加能,台灣不能?

四、韓澳FTA重啟談判。韓澳於2009年5月即展開第一回合,後來因在投資者與國家訴訟制度(Investor-State Dispute, ISD)和關稅減讓等議題意見紛歧而中斷,於2013年11月甫決定重啟談判。韓澳能,台灣不能?

其他更多,上網一查「罄竹難書」......

其實國際協商重啟談判,在全世界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除非國家領導人是賣國者,否則本國利益絕對第一優先!然而馬英九卻搬出可笑的「國際信用」為藉口,不願面對「ECFA/服貿」對台灣產業的巨大衝擊重啟談判,請問這如果不是心虛賣國,那什麼才是心虛賣國?

可能有人質疑,如果中國不願重啟談判又該如何?前面舉了那麼多的例子,不是都中斷談判?不重啟談判就擺著中斷,總比被逼著通過,最後被中國吃掉要來得好吧?難道因為口渴,就連巴拉松也喝?台灣經濟如果只靠中國,那也不必麻煩簽什麼協議,乾脆直接投降被統不就好了?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