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主義是費城五傑中最年輕的一位,1932年出世於府城,是勞動階級家庭。初中讀台南長榮中學,高中讀台南一中。1951年考入台大醫學院醫科,讀無三月日,就因為「偽中華民國副總統」陳誠要送剛高中畢業的兒子到美國唸書,那年可以免當兵就去留學,盧主義便申請到明尼蘇達的Macalester College深造。
同時申請來這間學校的,還有一位台中一中畢業的賴建和。有一天,賴建和在圖書館拿了一本外國人寫的台灣古早歷史書互盧主義看,引起了盧主義的興趣,去讀外國人寫的有關台灣的書籍。當他讀到George Kerr在1947年寫的《二二八的起因與經過》以及《三月大屠殺》(March Massacre),情緒非常激動,讀後一連幾冥睏袜好,自然的台灣人感情不斷呼叫他的民族靈魂。
1955年大學未畢業,盧主義就得到費城Temple University醫學院的入學許可,他在9月搬來費城。經過台南朋友的介紹認識了在當地工作的楊東傑醫師,加入了政治討論群組。盧主義有靈巧的政治敏感和論述能力,所以,雖然不是政治或社會科學背景,卻往往能夠和林榮勳、陳以德辯論時事,楊東傑往往比較支持盧主義的觀點。
大家相處二、三月日後,盧主義認為每次攏在批評蔣家政權,倒不如成立組織,宣揚台灣獨立理念。到12月,盧主義整理大家辯論多時所激出的共識,投書《紐約時報》,呼籲美國支持反對蔣家獨裁政權的台灣人,以免台灣日後淪入共產黨手中。這篇文章竟然被刊登出來,大大鼓舞這群台灣青年的士氣。盧主義順勢再度提出成立組織之事,也就得到其他人的同意,在正月初一成立3F。
3F第一期通訊的開創宣言就是盧主義所寫,感動真多台灣留學生。因為投入3F的繁重工作,他決定放棄醫科,過暑假後,就改去明尼蘇達州立大學讀政治,他認為這是台灣獨立後需要的人才,總是,也引起老爸非常受氣。
這年秋天,盧主義以翁彼得(Peter Ong)的假名,代表「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寄一篇陳情書給聯合國祕書長哈馬紹。結果,FBI開始調查3F的組織與活動,盧主義與盧建和受到三、四月日的盤查。盧主義憑著個人深厚的理論基礎,成功說服FBI:3F不是共產黨,也絕不會危害美國社會的安全。此事件互3F成員決定改組成立「台灣獨立聯盟」(UFI),由盧主義擔任主席。
1958年4月《Foreign Affairs》刊登《中國死巷—台灣人的觀點》,這是盧主義以李天福(Li Thian-hok)的筆名所發表非常重要的政治論文,引起美國政、學界注意到台灣人的聲音。同年11月《The New Republic》又刊出筆名李天福的《台灣人知道自己愛甚麼》,更加引起蔣政權的不安。1960年6月盧主義取得普林斯頓大學公共事務學碩士學位,年底進入賓州信託公司從事精算職務。
盧主義在1961年中,因為UFI內部的爭執,靜靜退出台灣人的運動。不過,他一直繼續參加費城同鄉會的活動。直到李登輝意外做「偽中華民國總統」,牽動台灣內部情勢大變化,盧主義再重新運用他個人在外語能力和政治議論上的強點,和美國及日本政、學界建立人脈關係,為台灣民族獨立運動的國際外交工作繼續打拚。他目前是台灣民族同盟主席團成員,也是國際部的負責人。
盧主義夫婦在東京拜會岡崎久彦(Hisahiko Okazaki),安倍晉三(Shinzō Abe)的國安顧問 照片提供: 劉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