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一刻!1972年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後,日台機構今年雙方正名,我國對口的半官方機構「亞東關係協會」正名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台日協會),今(17)日上午正式揭牌。會長邱義仁強調今後雙方關係更清楚,也是新的責任開始。
外交部長李大維則代表政府表示歡迎與肯定,「台日關係可說處於前所未有的良好與緊密狀態」。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則是強調正名的意義,並藉機向對岸喊話,「台灣願意跟全世界做朋友,包括跟對岸,也很期待對方在台灣釋出很多善意之後,也能夠用務實對等的態度,來面對兩岸的關係」。
揭牌儀式暨荼會今天上午10點45分在台北市羅斯福路原「亞東關係協會」辦公室舉行,包括邱義仁、蔡其昌、外交部長李大維,協會最高顧問、曾任駐日代表的前考試院長許水德,日本駐台代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沼田幹夫、立法院台日國會議員聯誼會副會長姚文智等人都到場見證歷史性的一刻,現場更是擠滿台灣、日本及各國駐台媒體。
邱義仁表示,亞東關係協會從1972年12月2日成立到今天將近45年,今天終於把它改成臺灣日本關係協會,這改名象徵過去這45年台日關係經歷非常多的磨難和成就,今天改名相對地也是一個新的責任開始。
他說,過去這名稱在創立的時候大家也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時間久了大家也搞不清楚亞東關係協會是在做什麼事情,「我曾經接到有人問我,說夏威夷那個事情你們能不能幫忙,他以為亞東關係協會可以處理到像夏威夷這樣的地方」。
邱義仁表示,今天改名讓台灣日本關係的工作更清楚,但相對地責任也更重大,他感謝前輩的努力,也期勉所有同仁責任更重,怎樣把台日關係做得更往上走、發展。
邱義仁一開始致詞時麥克風有些問題導致「失聲」,接著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致詞時幽默說,「麥克風預算應該沒有在我們立法院審啦,有的話我們應該來支持一下」。
蔡其昌接著表示,很高興參加歷史性的一刻,邱義仁已明白表示。「我覺得台灣很多名稱,不是什麼意識形態,我們應該讓台灣的下一代,台灣更多年輕的學子,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常常要跟他們解釋一些很複雜的問題」。
「譬如說亞東關係協會是什麼」,如果我們把名字更加務實,更加明確化,讓大家都很清楚知道,這個團體、這個單位在做什麼,相信對全台灣的國人,世界所有的朋友來講,一目瞭然,多簡單!多好」!蔡其昌接著表示,「亞東關係協會變成臺灣日本關係協會,這是最淺顯易懂的意義」。
「當然,除了這個表層的意義之外,它所代表的更是台灣跟日本關係愈來愈深化,兩國的往來愈來愈密切,從各種統計數據,從國人去日本的旅遊排行第一,好感度第一,到開放的天空,到兩邊這麼密切,朝野不分政黨,從官方到民間往來之頻繁,我相信都是史上兩國關係最緊密的一刻」。
蔡其昌強調,他只希望這樣的「正名」,除了表層的意義之外,深層的意義是讓兩國的友誼可以隨著名字的更動,隨著更加密切的往來,更深化這樣的友誼關係
「我相台灣願意跟全世界做朋友,包括跟對岸,也很期待對方在台灣釋出很多善意之後,也能夠用務實對等的態度,來面對兩岸的關係」,他說。
蔡其昌感謝大家今天見證歷史的一刻,「更企盼中華民國能作為…不論在亞洲也好,在世界也好,做為國際一份子,我們會努力盡我們的義務,也希望台灣跟日本的關係愈來愈緊密」。
外交部長李大維則表示,回顧1972年12月2日成立亞東關係協會,「那時我還是一個大學生」,就以這個會推動日本交流事務的窗口,以及雙方政府的管道,為了符合台灣日本雙邊關係發展的需要。
李大維說,日本已經在今年1月1日將交流協會的名稱變更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我國也從今天開始把亞協的名稱變更為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窗口名稱的變更不但有助外界了解雙方機構工作的實質內涵,並且也印證了台日關係持續的正向發展。他代表外交部表示歡迎與肯定。
李大維說,近年台灣日本在各領域間合作交流發展非常迅速,日本是我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台灣則是日本第四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的貿易總額達到602億美元,雙方人員互訪也創下歷史新高,到610萬人次,雙方在天災時相互扶持,展現患難與共的可貴情誼。各項民調都顯示兩國人民情感密切友好,台日關係可說處於前所未有的良好與緊密狀態。
他也期許外交部及台日協會繼續努力,共創嶄新的台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