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在社群網頁上提出新數據表示,台北市有32萬個兒童,但目前公園卻只剩下30組盪鞦韆,平均一個行政區不到3組,而且還持續在拆除當中,因為鞦韆量少,假日經常可以看到台北市公園內的兒童,為了玩盪鞦韆大排長龍的畫面,好不容易等到鞦韆,也只能盪個幾下就換人,而公園內的鞦韆還設立牌示,寫著限12歲以下兒童以排隊方式使用,每次使用以3到5分鐘為宜;特公盟批評,供需失衡的錯誤不應該讓孩子們去承擔,要解決的應該是鞦韆量不足的問題,而不是用限制和規定來剝奪孩子發展的權益。
至於北市公園的鞦韆為什麼屢屢遭到拆除,特公盟認為這和公部門認為鞦韆不安全的迷思有關,
公部門認為盪鞦韆因為是擺盪式的玩法,需要比較大的腹地,但北市公園許多使用區域都不足,如果設立盪鞦韆恐怕會有安全疑慮。但特公盟認為,應該去調整遊戲設備的使用區域,而不是拆鞦韆,像是去擴大遊戲區域,或是去檢視是否有太多重複功能單一的遊具造成的場地擁擠。
此外,特公盟表示,公部門不願意改善現行遊戲場橡膠鋪面安全不足的問題,認為現行常用的橡膠地墊所承受衝擊係數的高度不符合,多數的解決方式都是拆鞦韆,或是因為使用的地墊比較薄,因此依規定相對設置高度比較低的鞦韆,大大減少了趣味性。特公盟建議,使用適合深度的自然鬆填料像是回收橡膠碎片或是木屑,就可以改善鋪面又不花大錢,並讓孩子們有300公分高的大鞦韆可以使用;他們要求公部門不要再拿降低成本和規避風險作藉口,只給孩子們低矮無趣的鞦韆。
特公盟表示,盪鞦韆讓孩子們充分滿足前庭刺激,本體感受,視知覺和大肢體運動技能,對於孩子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但台北的公園除了鞦韆量不足,鞦韆的樣貌也是千篇一律,事實上世界各國的鞦韆有許多變化款的形式,還有各種創意親子鞦韆,都可以讓遊戲延伸出各種不同花招。特公盟強調,他們希望能讓公部門了解,鞦韆不只是提供玩樂,而是能夠發展社交性,培養穩定和平衡能力,以及建立默契和信任關係的重要教育器材,而公園內的鞦韆真的太少太單調,為了下一代,特公盟認為必須正視這公園內越來越少的盪鞦韆危機。
針對特公盟持續批評台北市公園罐頭遊具多,趣味性低,台北市公園處則表示,他們正在進行一系列老舊公園更新計畫,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也親自前往視察位於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與忠誠路口的最新完成的忠誠公園,佔地1.4公頃,有全新面貌及音樂水舞噴泉,不但是台北市獨有的浪漫音樂主題公園,也將成為天母地區的入口新地標。
天母忠誠公園整建變身,其中越夜越美麗的音樂噴泉水舞燈光秀是最大特色。
圖/台北市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提供
公園處工務科科長洪鳳琴表示,忠誠公園更新工程除了以音樂為建構主題外,也是一個結合藝術展演的新型態空間,其中「減壓公廁」的彩繪玻璃採光罩,特別邀請台灣知名畫家吳炫三與池上風珠,聯手創作玻璃彩繪,當陽光穿透色彩豐富生動的藝術玻璃,釋放源源能量,達到舒緩身心、減壓的效果。
她表示,公園中央更設置大面積的「曼波草坪」以及「愛樂小劇場」,除了提供市民藝術展演小舞台及綠茵草地觀眾區外,亦是平日親子活動的好空間。 主入口廣場的音樂水舞噴泉,民眾可於每日上午9點到晚上8點(下午1、2點除外),每小時1次欣賞到10多分鐘的音樂水舞,其中晚上6~8點的水舞秀,還配上美麗浪漫的燈光效果,絕對有看頭;她表示忠誠公園不只在音樂與藝術主題上用心建構,並搭配園內得天獨厚的豐富植物,創造友善的綠色通廊,歡迎大家前來瞧瞧變身後的特色忠誠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