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台灣和邦交國雙輸的「政府承認」VS.多贏的「國家承認」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台灣和邦交國雙輸的「政府承認」VS.多贏的「國家承認」

外交部應該積極作為

 2018-05-03 16:00
五一勞動節外交部又是為了因應所謂的無預警斷交事件,顯得格外忙碌。我中美洲七十多年的邦交國多明尼加五月一日,與中國簽署建交公報,外交部上午宣佈與多明尼加終止外交關係。(圖為外交部前原擺置的邦交國國旗,右三為多明尼加國旗。圖/張家銘)
五一勞動節外交部又是為了因應所謂的無預警斷交事件,顯得格外忙碌。我中美洲七十多年的邦交國多明尼加五月一日,與中國簽署建交公報,外交部上午宣佈與多明尼加終止外交關係。(圖為外交部前原擺置的邦交國國旗,右三為多明尼加國旗。圖/張家銘)

五一勞動節外交部又是為了因應所謂的無預警斷交事件,顯得格外忙碌。我中美洲七十多年的邦交國多明尼加五月一日,與中國簽署建交公報,外交部上午宣佈與多明尼加終止外交關係。

從今年初中國即開始加緊壓縮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動作更加頻繁。現在連和我維持超過七十年以上邦交關係的多明尼加,也不得不告別在中華民國之間的「政府承認」關係。 由於中華民國體制延續一個中國「漢賊不兩立」的外交政策,至今依然和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爭取各國的「政府承認」,也就是維持一中之下的法統之爭。中華民國的外交部,要求邦交國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才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台灣總統是十幾億中國人的國家元首。

「國家承認」和「政府承認」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是不可以撤銷,而後者則反之。目前和中華民國建交的邦交國之間,是屬於可以撤銷的「政府承認」。自1971年以來,由於擔心「政府承認」隨時可能被撤銷,因此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每年必須編列超過500億的龐大預算,以維繫和各國的邦交關係,也就是所謂的「金錢外交」。

近來陸續的邦交國斷交及外交困境事件,是因為各國已回歸《國際法》「一國一合法政府」原則,正式承認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是中國的合法政府。對此,由於輕忽此乃中國堅守對國際事務的「不默認」、「持續」原則,而普遍將此解讀為是中國的蠻橫打壓。也有人誤解是邦交國屈服中國強權,甚至是為了中國所提供之龐大金援所致等;說得好像美、日、歐、世界上170國都是見錢眼開,都是為利益而與北京政府建交。

然無論台灣內部對此如何評價,對這些窮困的友邦國家而言,可以回歸遵守《國際法》應有的秩序、善盡主權國家應有的國際責任,同時也拾回自己國家和國民應有的國際尊嚴。換言之,對台灣和邦交國而言,現今的外交可說是雙輸的「政府承認」。

台灣人也應該有自己的國家和台灣人民應有的國際尊嚴。我政府不應該繼續賄賂、脅迫窮困國家,為取得台灣的金錢援助而違反《國際法》「一個國家,一個合法政府原則」,應該早日讓所有邦交國家回歸遵守國際的法秩序。

由代表台灣的本土派執政當局,以新國家的身分申請加入聯合國,已水到渠成。雖然在台灣內部至今仍有部分本土派團體,無視中國的舊政權中華民國體制,有效統治台灣超過一甲子之事實,堅持台灣和中華民國無關等不切實際、不符學理的說法。但是我們必須了解,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體制,無論其在《國際法》上的定位如何,卻是經過民主化過程的考驗,由2,300多萬台灣人所支持,是一組織架構完整,無論是對內或對外,皆具有實質運作成效的政治實體。因此,已取得全面執政之本土執政當局,的確具有代表大多數台灣人之合法性及正當性。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