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高雄氣爆事件凸顯馬英九的偷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高雄氣爆事件凸顯馬英九的偷懶

2014-08-15 12:06
災後十一日,馬英九總統府首度發表公開談話,三分時間宣示氣爆後續工作,七分引華爾街日報社論談台灣經濟發展,此舉再度暴露馬氏偷懶的治國風格。(圖片:中央社、記者何豪毅攝,民報合成)
災後十一日,馬英九總統府首度發表公開談話,三分時間宣示氣爆後續工作,七分引華爾街日報社論談台灣經濟發展,此舉再度暴露馬氏偷懶的治國風格。(圖片:中央社、記者何豪毅攝,民報合成)

高雄是台灣石化業重鎮,八一氣爆事件不是局部災難,也不是一次性災難。除了第一線的緊急救災,中央幕僚單位理應立刻警覺到,全面潛在的安全顧慮、民怨反彈、災後重建工程等對於台灣石化業所帶來的衝擊,以及所牽連的政治經濟發展因應規劃。

前十日災變進行中,除了國防部動員大量人力協助清理善後外,地方要錢,中央責難;欲立專法,中央不允、舊法不修;求立專責機構,中央只例行性建立災害應變指揮中心,放任指揮官常駐台北。民眾見到地方政府推託、抱怨管線資訊不完備,導致陳菊市長公開道歉,承認橫向聯繫嚴重不足;也見到中央主管汲汲卸責,經濟部一度宣稱石化管線「誰核准、誰收費,誰管理」,完全不把掩藏市區底下的危險管線當作轄下石化產業的一部份。

災後十一日,馬英九認為「氣爆救災工作即將告一段落」,在總統府首度發表公開談話,重整戰場重新出發。他用三分時間宣示氣爆後續工作,七分引華爾街日報社論談台灣經濟發展。此番總統談話雖了無新意,檢驗國家最高領袖於此時刻「略而不談」或「不當談而談」的災後處變方針,再度暴露馬氏偷懶的治國風格。

關於高雄氣爆的後續工作,他提示「重建家園、查明真相、預防重演」三重點。查明真相是理所當然,氣爆原因不比空難複雜,抽絲剝繭真相遲早必明;重點還在如何重建家園、如何預防重演?災民家園重建,管理法規多如牛毛(例如災損鑑定、危樓重建…),如何迅速重建家園牽涉法令與行政權責的統整;災民家園地下埋藏石化輸運動脈,如何預防重演,不但牽涉石化業未來的佈局與發展,更牽涉中央地方權責、資源配置與災防政策的決心。

馬英九談話,重建家園部分僅強調道路工程由「高雄市政府先出災害準備金3億元,其餘10多億不足部分,由中央政府全數補足」。請注意,高雄氣爆並非天災,而是政府負有監管權責的人禍。總統災後講話卻僅談公共工程,避談私人家園重整;作為總統,可以放任飽受驚嚇的災民單獨面對未來重重折磨,不稍致關心嗎?

此外,馬總統竟然忘了,台灣石化業也是這次氣爆事件的「重災民」。他似乎從未預期,未來高市與其它工業區居民對市區既有石化管線的反彈。所以關於預防重演部分,他放心裁示:「全國各縣市政府都要以高雄氣爆事件為警惕,全面檢討轄區內的工業管線埋設……。中央相關部會也要協助縣市政府,完成這項工作。」相較於經濟部日前拒絕高雄市建立動態資訊監控的要求,宣布石化管線日後仍仰賴業者「自主管理」,馬總統此番談話顯然已見調整。然而,對於石化業的管線埋設(與監管,與居民反彈對石化業的衝擊),在他心目中,中央仍是一個「協助」單位!好像業者與地方自能協調解決一切問題,只靠「看不見的手」產業就能安然度過難關?

上述談話透露,馬英九不體會災民家園重建的苦,輕忽石化產業發展衝擊的雙重失態。一個國家重大災難的總統記者會,不用心撫慰災民、不宣示相關產業困境的因應(例如是否重新考慮遷移石化廠區的南星計畫?),竟然用加倍精神誇談泛泛的貿易協定!筆者不擬在此細數馬氏經濟政策的謬誤,但必須重點指出,馬氏經濟學本末倒置的虛浮:輕忽國內產業佈局,一昧高喊開放。

馬英九治國實在太偷懶,他的記者會只是讓人民更加認為:他相信只要台灣門戶洞開,國內石化業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產業結構自然迅速調整,經濟自然會成長,人民自然更幸福。總統記者會之後,台灣南部緊接著降下超大豪雨,災區洩洪水路受阻,頓成澤國。颱風汛期尚未降臨,高雄災民已飽嚐火熱水深之苦,地方政府焦頭爛額,此刻中央還能安心繼續偷懶嗎?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