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動見證上主的愛
羅東靈醫會的聖母醫院神父有天來找陳醫師,希望陳醫師可以接任院長,幫醫院度過難關。陳醫師內心充滿疑問:「他們是天主教,我是基督教?這合適嗎?」經過與神父們詳談與分析聖母醫院的體質與近年經營狀況,陳醫師決定跳下去幫忙。他發現這家醫院真是聖誕老公公,很會做事但被健保申報制度「整」得慘兮兮。聖母醫院是作一塊申請五毛錢,對於所謂現代化的健保制度,由神父所主導的醫院沒辦法因應這「現代化」會計制度腳步,以至於赤字湧現。加上聖母醫院做很多別家醫院不要做的服務,時至今日而雪上加霜。助弱阻強一向是陳醫師最熱衷的一件事情。他以「基督教與天主教都是同一個上主」以及「有感動就不遠」說服自己與親友。接任院長一職。陳醫師管理機構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他會寫很多的信給員工,親自說明他的理念與想法。
此外,他力行走動管理。曾聽前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的醫師說陳院長「很可怕」,常常晚上十一二點突然會走路沒有聲音的出現在急診室醫師的背後。後來才知道是陳醫師聽到半夜救護車的呼嘯聲,而起身關心醫院同工。當然認真勤奮的人會喜歡這樣的僕人領導者。我曾親身親歷兩次陳院長早上七點不到就到病房巡視的實況:他走路真的是沒有聲音,那時候我睡不著覺去醫院寫病歷,他腳步輕輕地走過來我後面,拍著我的肩膀表示嘉許,聊幾句問問工作份量會不會很重,然後,他很滿意的往另個病房前進,我則更高興的繼續寫病歷。現在已經很少有這樣的身教領導者了!
陳醫師今年要從聖母醫院退休,以外人的眼光來看這幾年對聖母醫院的具體貢獻有三:首先,他讓這家赤字頻現的醫院轉虧為盈,往年被隔壁街強勢的私人企業化醫院壓著打的情況不再現。第二點,他募款超過七億以上建造老人醫療大樓,並負責任的向社會大眾說錢夠了,請把捐款轉給其他有需要的地方。這是陳醫師這個人素質最高的地方,換作是我,頂多悶不吭聲地繼續接受捐款下去,陳醫師是真心愛靈醫會與聖母醫院,這樣做是短空長多的實踐信仰作為。想想這樣目標導向的捐款如果日後被發現無意間挪作他用捐款或是帳目無法清楚交代,這才是對上主真正的褻瀆與犯罪。陳醫師不僅向靈醫會與聖母醫院有交代,在他負責任地向捐款者交代的同時,他也對上主、對他的信仰有交代。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是他讓這群「真正的台灣人」,如范鳳龍(oki)醫師、馬仁光修士、柏修士等等諸多埋骨於宜蘭丸山的靈醫會同工知名於台灣,讓整個社會知道他們不求名利、不求回報的一生。這的確會深深的刺激我們台灣人去思考什麼叫做愛與給予。他出書記錄、辦音樂會與演奏會,讓募款與善行傳播同時進行。因為靈醫會歷史才是台灣社會最珍貴的資產,這即使寫入教科書也不為過!
真愛永遠沒有看破的一天
陳醫師真是個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我想他一生的故事還會有更精彩的高潮出現。我曾跟他說我們要幫他做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到滿百歲時的紀錄,其實,我是想聽他說精彩的故事啊。他的奮鬥、掙扎、困頓、交託、信仰與喜樂足足可以做為台灣人的典範。試想如果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台灣人都跟他有一樣的思維模式,我們一定早就超越以色列建國以來的巔峰,絕對沒有人敢欺負我們,我們的歷史我們自己寫。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們最應感謝的是陳醫師家人與陳太太,說實話若是我的女兒她老公總是幾年就換一次工作,越換離家裡越遠,官越做越小,我還是會很世俗的把他們叫來喃喃絮語的唸幾句,然後,就隨便他們了。
真愛永遠沒有看破的一天,就讓這句話暫且作為粗描陳醫師作文的句點。(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