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院長張俊雄卸任後淡出政壇,選擇從事監所教化輔導志工,記錄他這幾年來輔導受刑人心得與見證的新書《擁抱生命─從閣揆到終生志工》,將在16日舉行發表會。張俊雄決定獻身當終生志工,原來第一個念頭想做環保,但後來感覺自己是唸法律,對環保方知識恐有不足,才改而擔任更生工作。
張俊雄在行政院長任內宣布停建核四,引起在野的國民黨圍剿,後來因為大法官解釋行政院應該向立法院報告,張俊雄一人擔起政治責任,停建核四功虧一簣,這事讓他耿耿於懷,不過現在證明他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張俊雄說,核廢料的污染好幾萬年,這一代為了貪圖幾十年發電方便,把幾萬年的污染留給子孫,這不是錢可以衡量的。
放棄環保志工,改從事更生工作,張俊雄說,因為自己是唸法律,在擔任立委期間又是在司法委員會,對於這個領域比較熟悉。而且,張俊雄引述一段歷史說,以前司法行政部(法務部前身)長查良鑑,問當初一個資深的典獄長陸國棟,「鐵窗真的能解救受刑人嗎?」「有誰因為被關而變好?」當時陸國棟無言以對。
張俊雄說,所以,如果只是把受刑人關起來,而沒有照顧他,監獄變成受刑人的犯罪研究所,受刑人「愈關愈大尾」,犯罪問題愈來愈嚴重,以前只有2萬多個受刑人,現在變成6萬5千人,其中,犯罪受刑人增加,被害人當然也增加。
這幾年和死刑犯對話的經驗,讓張俊雄在想,死刑犯為什麼會成為死刑犯,最主要就是家庭因素。因為更生團契的天使計劃,他接觸一個受刑人的8歲小孩,在問小孩名字的時候,小孩直覺反應「不要叫我的名字,我會有壓力」,這讓張俊雄感到震驚,也感覺到受刑人家屬在社會上所受到的壓力,是外人難以想像的。
社會上可能有人認為,為什麼沒有照顧被害人,反而去關心加害人,張俊雄說,像那樣的受刑人小孩,如果沒有去照顧他,以後很有可能也走上犯罪之路,如果因為照顧加害人的家庭,而能減少犯罪,受害人也會減少,這兩者其實並沒有衝突。
從事更生志工幾年下來,張俊雄對於關心輔導的案例如數家珍,但是記者問到對於民進黨內現在柯文哲現象、兩個太陽等等的紛爭,張俊雄則微笑以對,謙稱他已經不再過問政治,對這些事情也沒有什麼看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