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出爐,除提5大基本主張外,落實政策面向包括善待在台的陸生、陸配、陸客透過法令檢討與修正,形塑尊嚴生活環境等;國家安全戰略面向主張提高國防預算。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擬定「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出爐,除前言外,列五大主題「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確保台灣自由民主的兩岸政治定位與交流」、「強化優勢、共享利益與平衡發展的經濟戰略」、「自由人權與經濟發展並重的兩岸公民社會交流」、「外交、國防與兩岸關係均衡並重的國家安全戰略」等論述與基本主張。
報告指出,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毋須改變,鑑於兩岸的交流已更形密切,政府之間也簽訂多項協議,以更務實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讓台灣民眾相信民進黨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
基本5大主張揭櫫,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兩岸交流是必然趨勢,民進黨應該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兩岸的交流,不得傷害台灣的主權與安全,必須能確保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應該以台灣的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
其中,兩岸交流必須有更進步的思維,尤其是促成雙方在自由民主、人權保障、生態維護、公民社會的提升等,應該有積極的作為。
擬調整兩岸交流 採進步積極作為
兩岸公民社會交流方面,落實政策面向有6大主張,台灣應理解和善待中國人民,特別應善待在台灣的陸配、陸生與陸客,在國家安全無虞及制度完善配套的前提下,透過對法令的逐步檢討與修正,刑塑一個可以讓他們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使其成為支持民主、支持台灣的最佳夥伴。
再者,兩岸經貿交流與協議洽簽,應以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為原則,打破國共平台與兩岸政商集團對兩岸關係的壟斷,確保基本人權、就業及勞動條件、公共衛生與環境保護、農工及中產階級的權益。
還包括台灣應透過對香港及中國公民社會的關注,積極與各類型非政府組織或個人,以平等、正面、開放態度分享台灣民主、轉型正義、環境保護、社區營造等經驗,發揮台灣對促進中國民主化的「燈塔效應」等。
經濟戰略面向,民進黨主張保持差異與領先才能從兩岸經濟整合中獲益,應該在台灣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作法包括強化資本市場、保持技術領先、並要求中國強化對台灣企業的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其次,政府應扮演「共同價值的守護者,不同利益的平衡者」,透過社會安全體制扶持經貿自由化的輸家,加大因應自由化與外部衝擊的緩衝能力。
第三,建立公平的兩岸經貿環境,中國除了國企之外,許多民營大企業也都受到官方資本補貼與保護,兩岸協議應要求納入國營企業投資專章(競爭政策、環境與勞動標準),以符合國際規範,並降低對台商面對不公平的競爭。
第四,兩岸交流應建立利益迴避機制,確保交流成果由全民共享。兩岸交流的過程應謹守民主程序與資訊透明原則,特別是兩岸公職人員及政黨人士的交流,攸關全民利益,更需受到嚴格監督。
第五,透過國際化來避免兩岸化:ECFA已經讓兩岸經貿關係遠離多邊體系,而往更緊密雙邊關係發展,台灣應積極尋求加入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夥伴協議、東協加六(RCEP)兩大區域貿易協定,以及與重要經貿夥伴如美、日、歐盟等國洽簽雙邊FTA。
國安戰略主張 與中國共存共榮
國家安全戰略的主張,包括台灣應當與中國建立和平共存共榮關係,台海雙方都負有維持和平現狀的國際責任,中國的和平崛起,端視維護台海和平共存共榮關係的誠意。
第二,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應建立在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認同上,台灣應從全球與區域的視野看待中國議題,兩岸關係與國防外交應當均衡並重。
第三,在外交上,以美日等友邦為主的民主同盟必須深化與擴大,發揮台灣的地緣戰略重要性。台灣對外關係應以「價值外交」為主軸,讓台灣的永續存在成為國際社會與中國民眾所期待的正面資產。
第四,台灣追求和平的安全環境,尋求任何維持區域穩定的作為,包括民主同盟內的安全合作與互信措施,為避免誤判而導致軍事冒進,台灣必須嚴肅看待其自我防衛的決心與能力。
報告中指出,台灣的國防預算必須顯著地提高,以建置不對稱戰力為優先,重建人民、軍隊與友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