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美聯社】馬習聯手統合招勢 九合一過後市場更慘淡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美聯社】馬習聯手統合招勢 九合一過後市場更慘淡

 2014-12-07 23:35
九合一選舉期間,馬英九是一位不受歡迎的國民黨助選員(網路圖片翻攝)
九合一選舉期間,馬英九是一位不受歡迎的國民黨助選員(網路圖片翻攝)

上週台灣九合一的選舉海嘯,襲捲台灣全島,形同一舉摧毀了國民黨,也一併否決國民黨所表的親中國路線。《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選後發表一篇評論「台灣香港問題,習近平所面臨挑戰」(Taiwan, Hong Kong a challenge for China’s Xi)專文,引述台灣政大外交系副教授黃博奎的看法指出,北京政權對於香港抗爭,所採取的強硬回應立場,讓台灣人對於中國想要統一台灣的疑慮感加深。

專文指出,台灣的國民黨向來以其親中路線著稱,也因為國共合作的密切利益共同體關係,讓這次橫掃全台,選民對K黨的不信任投票,也連帶意味著,是對中共統一台灣的意圖,發出No的反對聲音。

專文指出,台灣馬英九總統自從2008年就任總統以來,持續透過降低中台經貿障礙,以及進一步擴大對話等方式,來推動中台「政治統一」的進程;然而這次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果顯示,年輕人以及中產階級,透過選票對K黨表達不信任立場。意即民眾擔心,中台關係深化結局,台灣經濟將因而被中共「吞嚥下肚」;再者,隨之中國勞工大舉湧進台灣,將讓民眾進一步陷入生活物價上漲,同時卻又低薪的惡性循環夢魘。

K黨馬先生的經濟政策,似乎並非有意將國家政策導向,受到高度負評的「下滲經濟學」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此即政策上把錢都給上層富人,希望它可以基於善心,一點一滴流到窮人手裡);然而,實質效果上,馬政權一直都是朝親權貴、親中方向傾斜。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曾約瑟(Joseph Cheng)指出,台灣民眾確實擔心,中共強硬反民主立場,所帶來「今天香港,明天台灣」的唇齒效應;也對於權貴政治壟斷政經資源,始終懷著戒慎恐懼。

香港1997年從英國移交中國手中,所制定的「一國兩制」政策;中共長久以來,也一直想推銷給台灣。其制度精神為,允許當地一部份自治權,獨立的經濟體,以及自主司法系統;然而該套政策,最關鍵處在於,北京對於「一國兩制」的內涵,擁有最終的決定權(譯註:或稱否決權)。對於這套「一國為主導,兩制為從屬」,惡名昭彰的制度設計,台灣2300萬人,當然持反對立場,避之唯恐不及。

台灣、香港的政治與商界菁英,有著高度的共通性,即是跟中國關係密切;然而兩地年輕人,卻憂心於未來的發展前景,遭到陸客入侵搶奪其飯碗。另一方面,人民也對於媒體出版自由,政治活動,以及公民運動等權利,將因政客、商人對北京投懷送抱,遭到中國的壓制與危害。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徐永明認為,中共意圖透過深化中台經貿模式,終將難以贏得台灣人心。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