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嶺東科大附近的眷村,每逢假日總會吸引一大批觀眾來訪。國內外觀眾為何會到眷村裡遊走觀光和拍照呢?只因為眷村有一位喜歡畫畫的伯伯,人人稱他為「彩虹爺爺」。
黃永阜出生於香港九龍,從小習武及打擊七星鼓,抗戰結束後於香港居住,但是工作都不如意,有時僅靠打打零工度日。後發生內戰,黃永阜25歲響應國民黨政府「十萬青年十萬軍」入編海南島軍團,後由海南島撤退到台灣。
黃爺爺在台灣南部空軍基地傘兵部隊,在軍隊中經常被推選為壁報設計好手。後又被派往前線支援,參加了823砲戰,並在槍林彈雨中,左肩中彈負傷後送台灣治療,出院後被派往台中坪林陸軍新兵訓練中心服役擔任班長及文書工作。
55歲退伍在台中工業區擔任警衛數十年,後又轉往台中嶺東科技大學擔任警衛,這段時間不論在工廠或學校,盡忠職守。
台中彩虹眷村因黃永阜彩繪而取名,其門口除傳統門神和門聯外,其餘圖象皆出自老榮民黃先生手繪。圖/蘇振明提供
大約三十年前,黃爺爺由弟弟黃孔輝〈現居香港〉贊助,加上自己的一點積蓄買了現在彩虹村的房子。之後得知自己居住的眷村可能要被拆除,退伍後年屆85歲的他開始花錢買顏料,在眷村的自宅室內與外牆進行彩繪創作,進而從自家門牆彩繪,逐漸擴大到鄰居空屋門牆。
黃永阜住的台中眷村,因有黃先生的可愛彩繪因此被稱為彩虹眷村。圖/蘇振明提供
「如果我沒畫這個村莊,他們就會摧毀它,那裡住了1200戶家庭」,後來他的作畫引起眷村住民和過路人注意。彩繪活動廣受嶺東大學青年的網路流傳,在網路上成為口耳相傳的觀光拍照景點,網友稱之為「彩虹眷村」,媒體報紙與電視也相繼報導。讓原本面臨拆除命運的村莊,成功被台中市政府保留部分房舍。
從水泥地到畫牆,都是黃永阜的採色畫,因此吸引了遊客與拍婚紗照的人。圖/蘇振明提供
在台灣的樸素藝術家發展史上來看,黃永阜的創作具有下列特質:(一)香港來台的老榮民畫家,仍不忘軍旅的生活記憶。(二)彩繪眷村的風潮廣受網路和青年學生的傳播,進而引發主流媒體電視和報紙的採訪,使一位擁有廣大觀眾群的樸素畫家。(三)黃永阜的彩繪圍牆作品,很能吸引國內外觀眾的眼光,加上重複以新月異的報導,他終於促成台中眷村的部分保留。 (四)黃永阜的畫作內容,呈現軍旅生涯的部分不多,卻大量的投射獨身老榮民觀看電視綜藝節目後的媒體圖像再傳播。
從眷村巷口的牆壁畫到馬路,因此這裡被稱為彩虹眷村。圖/蘇振明提供
筆者前後拜訪黃永阜先生約有4次,除了帶研究生拍紀錄片,也帶過親友休假訪談。黃老先生給我的觀感,他總是個歡樂的老小孩,只要有畫具可畫、有觀眾可聊天,他就會興奮不已。樸素藝術創作對他來講,成為他與國內外觀眾對話的圖像符號,除了讚美掌聲和資源贊助,繪畫對於黃老先生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他的圖像作品不僅是眷村老榮民心聲的視覺代言,也是台灣老榮民寂寞內心和眷村文化的待研究議題。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