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建立兩岸協議的國安機制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建立兩岸協議的國安機制

2014-09-10 09:54
馬政府雖積極推動兩岸服貿協定的簽署,但是對於中國一再阻撓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卻沒有具體對策。(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馬政府雖積極推動兩岸服貿協定的簽署,但是對於中國一再阻撓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卻沒有具體對策。(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政府為因應今年太陽花學運要求召開「全國憲政會議」,在7月間舉行「全國經貿會議」。該會議有二大議題,第一是全球化發展策略,第二是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兩岸經貿策略。會議總結報告中,提出兩岸協議洽簽應該建立國安審查機制,但並没有看到進一步具體的做法。由於中國公開宣稱必要時以武力併吞台灣,在中國沿岸佈署二千枚飛彈對準台灣,並在國際社會阻擾台灣參與,致台灣無法參加聯合國相關機構的活動,因此,兩岸可以說仍然處在敵對狀態。2002年台灣與中國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會員國,但是中國仍然不願承認台灣為一個完全的會員國,並進一步阻撓台灣與其他會員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因此,到目前為止,除了在民進黨執政期間,與我有邦交的五個中南美國家,即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簽署4個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去年12月與紐西蘭及今年4月與新加坡簽訂二個FTA,但是新加坡與紐西蘭並不是台灣重要貿易伙伴。我們的主要貿易伙伴,如美國、日本、歐盟、東協等等,都未與台灣洽簽FTA,原因是因為中國的阻撓。

至於2010年6月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不完全是依據WTO的架構簽訂的協議,台灣與中國官方也都不認為是WTO架構下的FTA。在台灣國貿局網站FTA專區以及中國商務部FTA網站都沒有把ECFA列入。馬政府雖積極推動兩岸服貿協定的簽署。但是對於中國一再阻撓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卻沒有具體對策,也完全沒有考慮到台灣過份依賴中國經貿的國安問題,這是十分危險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結果一定會加深兩岸的經貿來往,在中國阻撓台彎與其他國家洽簽FTA情況下,台灣對中國經濟依賴一定會加深,台灣目前出口貿易的40%及海外投資的80%依賴中國,因此民眾對中國武力威脅台灣的國安問題十分的疑慮。如果因為簽署兩岸服貿協議而加深對中國的依賴,但卻無法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如美國、日本、歐盟加強經貿關係,那麼台灣的國安疑慮一定會加深,其實這就是中國的計謀,遂行「以經促統」的目的。難道馬政府不了解?馬政府常舉中韓FTA可能在年底前簽署,因而會影響到台灣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其實,我們要知道,韓國已經與8個國家簽FTA,已經協商完畢未簽署的有2國,協商中的有十一國(包括中國),考慮中的有4國,合計25國,而且包括世界主要貿易國家,如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印度、東協等等。可是,已經與台灣簽FTA的國家都不是主要貿易伙伴,至於重要貿易國家都是因為中國的阻撓,台灣無法與他們洽簽。

新任經濟部長杜紫軍近日公開表示,中國近來阻撓我國與各國洽簽FTA,已經從過去檯面下「私下影響」轉為「公開表達」,最近中國駐馬來西亞官員公開反對台馬簽署FTA就是一個明證。因此,這次「全國經貿國是會議」提出兩岸協議洽簽應該建立國安審查機制,是一個正確的構想。我們建議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中加入國安審查機制,具體的規定,中國不得私下或公開阻撓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否則,我們就停止兩岸經貿協商。兩岸經濟合作基本上必須建立在雙方善意及互信的基礎,如果,中國阻撓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經濟合作,根本就是敵意的作法,雙方怎麼能進行合作呢?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