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其璧、林慧瑜兩教授賢伉儷與我倆夫婦的相逢,為我後半生涯的畫板上,增添絢爛的異彩,永不褪色。
壹
1993年秋,我主師大人文研究中心,全力推動台灣文化。94年年底開始辦台灣文化的第一屆國際會議,次年起也開辦人文講席(駐校作家)演講會,大约這個時候,林慧瑜教授參與多次人文中心的活動,而認識了。記得第一次談話,名片是台北師範學(今台北教大)教授,(很近師大啊!…)熱絡談起來,她介紹她先生,給了另一張名片原來是(洪其璧博士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長),哦!是公衛醫學的專家。知道他們兩位都是極熱愛台灣和台灣文化。
我忘記何時和洪教授的的首次見面,最深刻的是他給我一張建國黨的名片,繪有—條無盡的金色大道,兩側是綠色的大地。上面有洪其璧三字。我感到太意外。當時他還是未退休的高級公務員,而我在保守的師大的環境總比行政機關開闊,可常在報紙發表文章,而他居然勇敢的加入最獨派的建國黨,豈只是敬佩而已。
貳
1998年洪教授公務退休,99年進長榮學院(2002升為大學),是校長以外,全校唯一的正教授。2000年,他學術的地位,旋被延攬為研究發展處研發長。這時正是本土政黨開始執政,洪教授及台派學界對本土文化教育充滿著期盼。他希望我有機會能夠到長榮如在師大人文中心一樣推動台灣文化。
7月8日林慧瑜教授就來電:洪教授說長榮正有一個人文教授的缺,希望我能去。我除路途遙遠外,我還有在師大籌設一個台灣研究所的夢。(之前,呂溪木校長曾支持我可以把人文中心改為台灣研究中心或研究所。阿扁執政,已同意更開放設立台灣文學系所),我說:林玉体、李筱峰教授更適合,又是台南人。
加入最獨建國黨 為台獨運動奮鬥
洪教授很有心的計畫邀請一些本土人士到他家共同參詳長榮大學如何發展台灣文化的聚會。我特別推薦住最遠苗栗的李喬…。
洪教授住在汐止的(綠野山坡)的一間在花園置有台灣圖騰的洋樓。8月19日,傍晚洪教授次子洪慶宜教授驅車到大安區載林教授和我。豐盛的自助餐,另有李喬、鄧昭芳、李筱峰、鄧昭芳、陳振和…約10人,談台灣文化教育目標丶方法,重要的是要有一位專任去推動。大家推薦李筱峰教授。這一夜可稱為(綠野山坡台灣之會)。惜李教授,被世新慰留,不肯放行。
9月新政府教育部通知國立大學要給教師員額,可申請台灣文學系所,我深知我在極封閉的師大文學院國文系中去申請台文系,難如登天,果然9月29日被校務發展會否绝,我毫不灰心。
當時洪教授也強烈期待長榮也能申請台灣研究所。但必須先有校長和董事會的支持。
他雙管齊下一方面請我寫一篇(長榮大學發展台灣文化教育的計畫)。一方面舉辦一場大型台灣文化學術會議,作為起手儀式。我幫取名為「台灣新世紀新文化第一屆學術研討會」,主題是「大學教育的台灣主體性」。
我的計畫書,重要內容大致是:設立(長榮大學台灣文化中心)全校開有關台灣文化的通識教育課程,並在長榮台南市的分部,開設台灣文化研習班。最重要是申請設立台灣文化學系及研所。計畫書由研發處呈給蕭龍生校長。
2001年6月8日學術研討會終於盛大在長榮牧羊樓召開。台灣名教授雲集,中午由李遠哲院長演說。我首次到校,看到紅樓群之間,綠草如茵,綠樹成林,教室的開闊廊道,想起師大和我兼課的東吳的窄狹走廊,下課宛如市場,真印象深刻。
在這場洪教授主辦的重要會議,使長榮煥發光彩,即將迎接改制為大學。校長在閉幕會上答應設立台灣系丶所、研究中心。
然而不久全部跳票(我憤而辭去研發長的兼職/引洪教授文),洪教授對理想的堅持,令人感動。接任研發長是同理念陳振和教授,他是毒物化學家,也繼續潛心推動本土文化非常積極,不斷的和我聯絡。
參
2002年7月我二度申請的師大(台灣文化語言文學研究所)終於獲得教育部通過。2003年招生。
這時長榮大學由熱心台灣文化的陳錦生校長接任。他辦事積極,和陳振和教授急著請我寫計畫書,申請台灣所。
催生長榮台灣研究所 推動台灣文化
早從洪教授起,就請我去長榮。現在我屬我名字的申請書,必須要另簽切結,若研究所成立,我就必須去長榮專任。這是我一生工作的大挑戰,先前東吳、中華、元智來挖,在北部,我都沒答應。而台南長老教會的長榮,有濃鬱的本土文化使命。有熱情的校長、洪、陳教授,還有台北退休而來的不少台教會的志同道合的好友。我身不由己的斷然切結賣身給長榮!當時在籌辦師大台文所,為爭取空間(系没家)課程結構、授課內容、教師排課、擬定規章…常忙到徹夜未眠,還是要負起申請長榮台灣所設所之責。長榮希望我早在師大辦退休到長榮,但師大尚未就緒,不能離開。
2003年6月正式向教育部提出申請設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意外(緩議)退回,再申訴,仍緩議,原因長榮沒有相關的人文系所,來輔翼支援。
這時長榮更急,希望我早到長榮主其事。我终於2004年8月,在師大台文所成立周年,我也任教(台灣文化導論)一年,台文所科目人事規章,已完整穩定,而離開35年的師大,和44年的公教人員而退休,到長榮擔任客座教授。
同時陳校長與我向教育部的再次申訴,說明學校的資源和決心,及聘請全台一流學者。終於在12月8日教育部來文通過立案。次年招生10名,全台北中南報名者多達54人,錄取了高水準的研究生。至此,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開始有第一屆的研究生了。溯其源,距洪教授的倡導、陳錦生校長陳振和教授的推動,可謂5年有成。他們三位都不是人文學者,而是生物、醫學的專家。
肆
心願並不能安撫我對長榮路途遙遠的懸掛,台北到長榮大學自強號要4個多小時到台南,再轉慢車至中洲站,等搭定時校車,,或計程車到歸仁的長榮,全程最快要5個小時,比日本還遠。
最煩心的事,是第一次到長榮報到,是要搬家檔的。而其璧兄早就替我安排如何幫我搬到長榮。9月12日正好風颱,他從汐止開到永康街接我,塞了包括棉被、書本六大纸箱,休旅車塞得滿滿。一路風雨交加,只靠雨刷撥開路面前進,很沉穩的4個小時到了第四宿舍,洪慶宜教授還來接應幫忙,這是我到長榮第一日,風雨而又溫馨的記憶。我領悟到洪教授駛車風格的沉穩毅力加上熱情助人,就是他的人生哲學。
開學後,幾乎每拜二下晡就驅車帶我去歸仁文化中心游泳池游泳。我游得慢,也易胡思亂想,最後氣喘喘的最多800公尺就起來了,而他如魚得水,平穩快速,又如僧入定,忘卻自我。總是2、3千米,車回宿舍又常經大潭請我晚餐。每次載我去游泳,我總是心懷感謝和敬佩。一直到2006年他退休。我曾贈詩一首。
洪其璧八秩嵩壽紀念集出版,莊萬壽慶賀祝壽詩。圖/莊萬壽提供
衛生醫界大老 一生護衛台灣人健康
伍
之後,洪兄嫂半旅居美國,常邀我們去美國玩,每年都會在台灣見面。特别有兩次我有事要去美國,他們盛情再三邀約,要帶我倆旅遊。
2009年月年逾40的獨子在華頓盛成婚,我全家6月22到達,28日婚禮後當夜,天普大學魏武雄教授帶我夫婦到費城他家作客數日,再回華盛頓參觀美國國慶,次日5日飛達拉斯,其璧兄嫂在飛機場迎接到他的住家,而開始了由洪兄嫂招待的美滿10日,7日南下休士頓、巴頓魯治(Baton Rouge)訪我表兄蔡崇熊,再到紐奧良,12日回程,500多哩一口氣8小時回達拉斯(見本書謝百合《長風萬里志壯湖海》)。洪兄說:不久前摯友在洛杉磯突病危,他從達拉斯開車24小時為看最後一面。不禁令人讚嘆偉大的情義!
另一次,2014年7月中,我在台應邀到西雅圖美西台灣人夏令營作主題演講,其璧兄嫂也要參加,叮嚀我們7月1日先到他們舊金山附近新家,次日又是洪兄駛車,四人從Gilroy出發,經鹽湖城、遊黃石公園,西北向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開會後,南向奥勒岡州、加州。14日返回洪家,車程共2,856哩。是決心和毅力的挑戰,其璧兄不以為苦。我們再住了3天,欣賞附近的風光,到18日,我們離開要飛紐約止,共已走了3500哩,驚人的距離。半個月和洪兄嫂的相處,親逾手足。不安的是他倆無微不至、費心費錢的款待,終身不忘,今生恐難回報。洪家兩層洋房,寬闊舒適,半年空著,樂於免費借友人、甚至不認識的台灣人。賢伉儷豁達量大,當然朋友遍天下。
别時我留一詩作纪念:
洪林教授海山行
萬里相陪黃石鳴
西雅圖奔吉爾路(Gilroy)
此生不忘白楊情(家門前有三株白楊垂垂)
(見林慧瑜〈記與莊教授賢伉儷同遊美西各州及黃石公園〉收入台灣史料中心《台灣文化進路文集》)
陸
其璧兄與我约同時生於日本時代台中州的相距不遠海邊,他是新港(戰後改為伸港),我是鹿港。他家道小康,自幼聰穎過人,健壯活潑,而且學兼文理科,一路名校到台大農化系畢業,以親老不遠行的責任,沒有出國,1964年進入台灣省衛生所,從基層的技士,20年間做到幾乎是部長級的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局長、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其間的各階段,他都清廉自持,經營有方,有無數的改革、創新和成就,經公務員34年而退休。這是一個台灣知識人實實在在對台灣的大貢獻。
當然專業研究是其璧兄一生的職志。他辛苦的周折的帶職進修,到美國留學,分別在兩所名校獲得碩博士學後,返台嘉惠衛生醫學界。這個領域我完全不知,我們開始就是共同推展台灣文化教育的同志,而在長榮大學開花結果。他長榮退休到美國,又專心研讀西方政治思想,探討自由民主的理論和實踐,以尋找台灣獨立出路,頗多心得,使人敬佩。
尤其在政治参與,他老早跑得比我更遠,他當高官時就加入建國黨,林山田教授甚重之,林不幸罹病,他關切到辭世。後又與美國台獨先驅楊東傑醫師等另組建國黨聯誼會,繼續為台獨運動奮鬥。
其璧兄熱情好客,誠信待人,台灣心,台灣情,是衛生醫學界的大老,門生故舊眾多。我曾經發現腦松果體有異樣,他硬是強迫帶我到榮總給認識的醫生檢查,他們夫婦所到之處,助人為樂;後來又任教大學研發長,認識不同學科的學,長時交结有台灣心台灣情的朋友遍及天下,退休後,半年旅居美國,參加多處台美人的教授會、同鄉會、教會活動。成為台灣和美國之間,台灣人的交流及台獨平台。
洪教授之風,頗似通稱的所謂俠、俠士,也像奔走四方的遊俠。一如司馬遷說:〈言必行,行必果。…赴士之阨困,千里誦義者也〉。《史記.遊俠列傳》
2020年元旦恭逢其璧兄八秩嵩壽,紀念集出版之際,以〈台灣文化的同志,衛生醫學的俠士〉為題,慶賀萬壽無疆。
兹頌以詩:
元日懸弧伸港鄉
水牛博士衛生郎
心懷建國成民志
矍鑠喬松寶島光
祝賀1940年1月1日在大肚溪出海口的伸港,出世一個查甫囡仔。真勇敢像台灣水牛一樣的打拼、成長,也名符其實的是紐約大學水牛城博士。一生護衛台灣人的健康,做一個衛生防疫的官員、學者的〈衛生人〉……
洪其璧「突破與堅守-台灣衛生試驗的交集與傳承」新書發表會,民眾戴著口罩踴躍出席。圖/莊萬壽提供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