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文】北美客協推動「讀書救台灣」(5)--重讀《台灣連翹》(2)­ :正港半山及七大奇觀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文】北美客協推動「讀書救台灣」(5)--重讀《台灣連翹》(2)­ :正港半山及七大奇觀

 2014-11-24 14:25
圖1. 《台灣連翹》及吳濁流先生(1900-1976)。
圖1. 《台灣連翹》及吳濁流先生(1900-1976)。

前言: 讀書救台灣

前幾章談因黃昌國及柯文哲兩教授,強調學生「要多讀書救台灣」,還有「北美客協」實際推動「讀書救台灣」活動,而重讀吳濁流的三本書:《無花果》、《台灣連翹》、《亞細亞的孤兒》。重讀後的確「溫故而知新」。再看《台灣連翹》發現更多有意義的題材,更瞭解為何多讀書救台灣的意義。

上章談《台灣連翹》的主旨、出版以及那書的精華。比起《無花果》及《亞細亞的孤兒》。學術上較少人願探討《台灣連翹》,可能吳濁流書中寫得很多,而且嚴厲地批評「半山」。半山的後代仍在政壇活躍,尤其連震東的後代顯赫,學術上自我「設限」及「箝制」。這章主要討論《台灣連翹》書中有關半山的部分,半山的討論是本書精華。此章先來討論,《台灣連翹》書中提到最多的幾位,其他的下章再談。

維基百科半山

維基百科用「半山仔」,下面的說法,可算是維基百科的半山「定義」: 半山仔(臺語白話字:poàⁿ-soaⁿ-á;台羅:puànn-suann-á),是台灣政治的術語,簡稱半山,指的是:原籍台灣,不過在台灣日治時期前往中國大陸(俗稱唐山)旅居,並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再度返台的國民黨人士。半山仔意為「半唐山」的本省人。當時本省人稱外省人為「唐山仔」(tn̂g-soaⁿ-á)、「阿山仔」(a-soaⁿ-á)。故稱這種長居中國大陸的本省人為「半山仔」。

因國共內戰失利,而喪失中國大陸治權的國民黨政府播遷至台北,為了鞏固其在台灣的統治,需要提拔台灣本省世族,卻又對本省人不信任,因此起用不少半山人士擔任高級公務員。台灣歷史上,由於半山人士早年在台灣政治、經濟擁有特權,本省人有一定意見,作家吳濁流在其作品內(如:《台灣連翹》)有暗示一些半山人士的劣行,至今還有部分台灣人對「半山」人士家族仍有不良印象。

著名的半山人士有連戰之父連震東、陳守山、黃朝琴、謝東閔、黃國書、林頂立、游彌堅、李萬居、吳三連等人。

正港的半山

上面維基百科的「半山仔」條,可說是「正港半山」定義。最重要三點就是「在台灣政治、經濟擁有特權」、「劣行」及「對『半山』人士家族仍有不良印象」。可是最後的著名人士中,就有不符合上面維基百科自己的定義。各種資料包括維基百科引用的《台灣連翹》,都說李萬居是青年黨,吳三連被任命為台北市市長時,據我看到資料,他是無黨籍,下章會略再討論他,為什麼會被任命為台北市市長。李萬居及吳三連他們兩人,不是「國民黨人士」,雖是戰後返台,一般人觀念,他們是反國民黨人士,他們兩人跟這章討論的「正港」半山不一樣。

書中吳濁流最先說到半山時,「跑到大陸去的人---是否參加抗日---一律當作民族英雄來歡迎」。那只是戰後剛開始時,以後《台灣連翹》一書中,一再地討論他們的「特權」及「劣行」,以及不少下面討論的負面批評。

戰後初期政權

《台灣連翹》談不少,戰後初期台灣的政府,官員主要由中國官僚佔據重要職位。就是普通的職員,所列出的各機關台灣人佔的比率也很少,譬如書中前三表的長官公署的30/109、民政署的12/114、教育署的21/116等。遠不及浙江人的人數,上三機關浙江人分別佔47/109、11/114、32/116,尤其較高級職員幾乎沒有台灣人。

台灣人可當到較高級些的職員,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回來的半山,而且是上面所稱的正港半山,幾乎沒有不是半山的台灣人。藉口本地台灣人受到「奴化教育」,還說台灣人「非接受再教育與再訓練不能用」。半山為自已的利益也會一樣地應聲附合,所以書上說台灣人分成內台兩派一再論爭,當時不是半山的台灣人,認為那是有意的侮辱。

有些半山,用不一樣的藉口,譬如當時國民黨台灣省主任李翼中,他是較正派的半山,下章會再談他。因是客家人又較正派,吳濁流跟他可開誠佈公談。他雖然不以為是奴化,不過他也有藉口「害怕共產黨」,還是要「訓練」非半山的台灣人兩三年,恐怕不能起用。何止兩三年,「訓練」快70年,統治者的心態仍類似。到現在仍一樣侮辱台灣人,像這次台北市市長選舉,連戰就拿來當口號罵。

選舉期間,連戰及郝柏村,批評柯文哲的父親及祖父,日據時代是公學校老師,是「漢奸」、「皇民」。汚蔑台灣人是受「奴化教育」的「皇民」,以此為藉口的心態仍一樣。《台灣連翹》指出這種心態可說是二二八事變的近因,連戰與郝柏村,戰爭結束快70年後,跟戰後初期仍一樣,半山及中國來台人士的統治心態,完全沒從二二八的歷史學習。

政治、經濟擁有特權

若以維基百科的半山定義,上面談過最重要的是:「擔任高級公務員----早年在台灣政治、經濟擁有特權」,以及有「劣行」及台灣人對他們有「不良印象」。若好好當「高級公務員」,沒有「劣行」就不會給人「不良印象」。主要因為半山有「政治、經濟擁有特權」,吳濁流這本書,寫得不少半山如何發揮這特權,獲取不當的錢財及其他利益的「劣行」。

戰後台灣人的報紙及雜誌,對外省人霸佔高級職位,歧視台灣人而大加批評。陳儀不得不於戰後第二年,舉辦參議員選舉。第一屆參議會選出後,眾望推林獻堂為議長,但由於政治的壓力,不得不把議長讓給半山的黃朝琴,副議長也由另一半山李萬居擔任。書特別寫黃朝琴「為御用議長,是百分之百有效的,但若說反映民意是一無事處」。

每有議員攻訐貪官汙吏,黃朝琴就說「以後習慣了,便不算回事了」,不但不反映民意,更助長不法,因此官員有持無恐。書說黃有目的,他可發「國難財」,書以他如何蓋國賓飯店為例。不但他自己,他的班底的議員類似地大撈一筆。

大概半山有中國的經驗,比較會發「國難財」。本地台灣人較守法,譬如他當新生報記者時,本島人記者中,沒人截收了日本人財產,他們認為日本人的財產,就是私人房子,仍屬於國家而不想要,不同於不少的半山,靠政治、經濟德特權發「國難財」。

他書中一段談到二二八事變前台灣有三個政治團體。暫不談其他,有一個是憲政協進會,說就是半山的政客集團,譬如黃朝琴改當議長,台北市市長就改由,書中一再提到的另一正港半山游彌堅出任。他們雖各有其系統,非常複雜,不過初期擁護陳儀卻是有志一同

策劃打盡台灣人知識份子

書另一章吳濁流說他有一個疑問,二二八事變後,是誰策劃把台灣人知識分子一網打盡的? 1973年尾某日,他見了久違的P先生,P先生說被補的黑名單上台灣人兩百多名,不是外省人的主張,P氏說「外省人對台灣各地各界的領導者不可能知道的那麼詳盡。是從重慶回來的半山幹的」,上面這35個字還特別用黑粗體字印出。P氏本人也是半山,二二八事變時被捕,差點喪命,以後還受過半山們的攻擊,顯然不是屬有特權的正港半山那幫。下章會再談到他。

P氏還說「他們是劉啟光、林頂立、游彌堅、連震東、黃朝琴等人。他們還把擬具的黑名單請求邱念台、黃中將簽名。兩人未簽,邱念台很怕事,像他父親邱逢甲一樣,趕緊開溜逃回廣東去。劉啟光還提供日本資料,檢舉台灣人誰是共產黨員。他特別說,本以英雄看從重慶回來的半山們,「竟也和外省人沆瀣一氣,出賣本省人」。

「只因這份黑名單,悲劇的歷史上演了 」,他又用黑粗體字說「背叛了本省人的這些半山們,雖有種種派別,不過在打倒本省知識階級,以求自己的飛黃騰達,却是一致的。」他較詳細的(各約一段)寫黃朝琴、劉啟光、連震東、林頂立、游彌堅。這5人是吳濁流最常提到的正港半山,出現的次數最多。

後來省政府改組由魏道明出任主席,魏主席起用多些台灣人,用的仍是半山。那時吳濁流就說本省人不再信任半山了。後來不管省主席是陳誠或吳國禎,泰半仍只是這些正港半山上台面,這就是上面定義中,有政治經濟的特權者。上面提到的P先生,後來曾被提拔為省政府的一廳長,後來還是被正港半山排擠,約一個月就被趕下廳長職。

很有意思的是吳濁流,用兩頁來比較辜顯榮在台灣1895年侵台時出賣夥伴,與二二八事變前後半山的出賣台灣知識分子。辜顯榮的資料,他取自用日本人1936年寫的書,書中有一段說,日本侵台時,御用紳士為了一己的飛黃騰達而誘殺「土匪」(愛國同胞)。

七大奇觀之一

上面提到吳濁流最常提到的正港半山,出現的次數最多之一是連震東。顯然吳濁流對連震動很反感,特別說「陰險的策士連震東」,先請台大教授寫乃父連雅堂傳記,把傳記給國民黨秘書長張其昀,張遂推薦連震東為行政院部長級人物,書上說連震東以連雅堂的餘蔭而發達。

《台灣連翹》中吳濁流說:「然而,白雲蒼狗,世事變幻是無所底止的,更非人智所能測知,如今出賣了台灣民眾的卑劣行為的連雅堂,全被付諸不聞不問,還把他當做抗日大詩人、寫了『台灣通史』的大學者,予以神化,連兒子孫子都沐其餘蔭,這也算是台灣七大奇觀之一吧!」。書沒談其他六大,只此一大奇觀,吳濁流想都想不到,餘蔭還傳到曾孫。

《台灣連翹》對連橫只稍提到,因為不是書的主題。連橫的傳記很多,戰前及戰後差異極大,對連橫有興趣,請看林元輝寫的〈以連橫為例析論集體記憶的形成、變遷與意義〉有很好的分析及很多的資料。對連橫在1930年前後,鴉片有關的故事,本刊的拙著〈1930年前後的鴉片抗爭;蔣渭水vs連雅堂 (下)〉也可參考。

圖2. 《台灣連翹》討論不少的連橫及連震東父子。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