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群家庭主婦在「婦女新知雜誌社」的「家庭主婦年」的影響,而紛紛在家務之餘勻出時間關懷社會。1987年元月「主婦聯盟」在「新環境雜誌社」的社內成立,當年常常看見夫妻檔參與的盛況,為了環保或婦權而丈夫參與「新環境雜誌社」,妻子參與「主婦聯盟」或「婦女新知雜誌社」。最具代表性的人是柴松林、薄慶容;張國龍、徐慎恕;施信民、曹愛蘭。當年社會運動受到民主運動影響而蓬勃發展勢不可擋地,新興婦女團體更是紛紛成立。⋯⋯1987年7月臺灣總統蔣經國終於頒布「解嚴」。
29年來,從「新環境雜誌社」而「新環境基金會」而獨立自主成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這群主婦一直主張「從身邊小事做起」而推廣在生活中實踐環保、善待環境、珍惜大地。持續推動多年的「綠色飲食生活圈」計劃參加婦女與性別社群(Women and Gender Constituency,以下簡稱 WGC)第二屆全球「性別正義 氣候良方」比賽,在全球 90 個 NGO 團隊中,榮獲創新方案入圍奬(Transformational climate solutions)!(摘自「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1991年,在「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立了「消費品質委員會」,力行「綠主張共同購買」,集結消費力量確保家人的食安,以及利用友善環境的產品,進而確保生產的產地環境保護,或是生產的社會責任照顧弱勢族群。八年蓄積了足以擴大內需的消費力,透過永和潭墘社區合作社、台北縣理貨勞動合作社、綠主張公司的不同組織體的嘗試,最後共同決議通過以全國性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以容納台灣各地有需求的家庭,得以順利進行確保自力救濟食安的可能性。
在籌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和「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過程中,我們看見台灣中產階級婦女的能動性。身為籌組的核心幹部,來自基層勞工和失學的背景,萬方感動於台灣社會運動者的堅持不懈,捨身也在所不惜。也深知唯有透過這樣的能動性,才足以撼動金字塔頂端的決策和深入基層協力改善環境。正因為受到婦運和環運的影響,我們不斷地催生更多的婦女社團成立,或者催化了許多媽媽讀書會、故事媽媽、自然步道解説員的推廣。激發更多的女人參與多元的社團、學校、家長會、社區⋯⋯深入服務社會,甚至於參政,影響國家決策不遺餘力。
台灣跨越階級的協力已經進行中,跨越世代的正義翻轉剛要起步,跨越國界的對話,台灣人民的腳步越來越急切。美國新總統川普和台灣新總統蔡英文的對話湯湯沸沸的此刻,改善台灣的處境不但要深耕基層,也要積極參與國際對話。新世代的語言能力可以發揮極致,展現參與世界社會的企圖心。網路運動的跨國界特性值得期待,期待新世代的分享文化創意交流,成就新的人類進步文明,共同扼止向下沉淪的殺勠和爭戰。放下意識型態的時候到了,在台灣的我們如何以我們可貴的民主發展經驗,跨國界地去創造影響呢?
不斷地從所籌組過的社團交棒的筆者,終於自我解放跨出分享經驗的自我設限,勇敢地向新世代告解我們的限制?正式的提問:我們這世代未竟的理想,掌握科技利器的你們可有更好的方式,突破我們的不足?在城鄉階級的差距中我們努力30年已過,此刻僅存的只是~提問了:
《社會合作經濟發展中,替代資本市場的金融工具是什麼?以信用卡例。》
圖/陳來紅提供
專欄、專文等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