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汙染後勁溪豈能無罪?絕不縱容環境殺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汙染後勁溪豈能無罪?絕不縱容環境殺手

 樹黨澎湖縣立委參選人、青年佔領政治共同發起人 2015-09-30 08:24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29日上午台灣高等法院針對「全球最大半導體封測公司日月光K7廠在2013年10月1日排放含重金屬鎳及強酸廢水」一案二審宣判大逆轉,所有被告、相關人士統統改判無罪。讓長期關注後勁溪流域環境污染的團體、人士無法理解接受,明明有嚴重污染高雄後勁溪事實、去年高雄地院一審判決也判廠務處長等4人1年4個月等有期徒刑,為什麼到了今日全都沒事?這樣的惡行竟然獲判無罪?為什麼台灣各地河川污染層出不窮,政府卻始終拿不出辦法?

我們還要給日月光這類財團多少次機會?

有人說台灣人善良、有人說台灣人健忘。台灣人啊,我們還要隱忍被欺負多久?還要相信經濟發展的謊話多久?為什麼財團把山川海洋當成免費的垃圾場、把我們的肺當作空氣清淨機、把我們的胃當作廚餘桶,我們的抵制卻還是這樣的無力呢?說好抵制頂新,卻看著林鳳營的買氣回升,我們到底還要給黑心財團多少次機會?

年營收超過二千億的日月光,把廢水偷排到後勁溪這條灌溉1390公頃農田的河川,根本是用毒水來灌溉農田。單單日月光高雄廠在2011年3月到2013年底其間,就因違反《水污染防治法》及相關環保法規被裁罰高達29次,環保署這樣的記錄顯示了空有罰款並無嚇阻效果。更可怕的是,日月光還不是後勁溪唯一的汙染源。

財團或市民,陳菊市長妳到底站在誰的一邊?

無論是日月光或是竹後工業區裡的電鍍業,污染後勁溪讓下游的農田與近海漁業飽受毒害之苦,藏在「經濟發展」光鮮亮麗下的破壞,市府豈能無視?多位環保前輩在後勁溪的田調、訪談經驗,都指出許多居民罹患口腔癌、鼻咽癌的現象,然而本該為公共利益發掘真相、接受國家補助的公立學術單位竟然拒絕鑑定,導致本案欠缺檢驗資料,讓法院無論在一審或二審中均持「因多家學術單位拒絕鑑定,又無證據說明排放廢水對人體造成危害」說法來認定罪證不足。

陳菊市長坐擁高雄市府,難道沒有一個可以肩負責任的檢驗機構?這讓我們對於市長站在誰的一邊感到遲疑,尤其案發後高雄市政府僅送檢單一魚體令法官無從比對,執法過程不但草率,更因證據力不足讓法院沒證據可判,實在難免有袒護財團意圖之嫌。明明忍受汙染的大高雄居民都是證人,變色的水、變臭的空氣都是證據,司法卻奈何不了日月光,這是高雄最大的悲哀;高雄市民長期以來飽受各式毒水毒氣的污染排放,還要提心吊膽地與管線共存生活,這就是環境不正義。

人民是檢察官的後盾,不要畏懼財團勢力!

環境是公共財,不是私人可以享用的生財工具,沒有任何一位市民的健康和安全應該被拿來換取私人財富累積或經濟的發展。我們已不指望台灣的財團能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如今只能寄望司法能扮演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這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典型案件,但檢察官可以選擇為人民上訴、為弱勢發聲,只有贏得司法判決才有機會伸張正義。

面對龐大的財團勢力固然有著龐大的壓力,但人民是檢察官最堅實的後盾,只有在司法中的拼搏,才有可能洗刷「有錢判生,沒錢判死」的汙名,證明司法不會遇到財團就轉彎。尤其日月光已是嚴重累犯。日月光K7廠一年就有三次遭高雄市環保局檢測違規受罰紀錄,這些還全都是流放水不合標準,當環保局的開罰無法嚇阻日月光的惡行時,只有司法的制裁能證明正義的存在。

公平正義不會從天而降,推動修法改革需要人民力量!

這次的判決再一次地突顯了一個事實,台灣的環境相關法規都太簡陋、太破舊、太粗糙,導致漏洞百出;於是我們看見台灣傷痕累累,但財團不但可以不認錯,還往往逍遙法外。因為《水污染防治法》罰金低又難以舉證直接證明傷害程度,讓廠商寧願賭偷排放也不肯投資廢水處理設備,雖然環境污染經常造成嚴重的公共危險,但法院不願朝「‪公共危險罪」認定,也不願對企業主課以刑責,這些問題要從根解決,就只有修法一途。

國會應該檢討相關法規,解決處罰廠商的法條的缺漏,畢竟環境的破壞影響世世代代,追究責任又怎麼可以「輕輕放下」?如今2016年即將到來的立委選戰,已有許多環保運動者投入其中,只要人民力量將環保勢力送入立法院,我們一定可以戰勝汙染的勢力。

2016年要成為台灣終結汙染的紀元年。

首先要懸崖勒馬的是高雄市政府,不只要日月光集團確實拿出30億元做環保補償,更要正面面對根源處理的廢水排放問題。對於後勁溪,至少先從「總量管制」、「灌排分離」等環境治理做起,將汙染監測資訊公開、落實責任釐清,並輔導汙染產業轉型,同時施行汙染減量,盡快恢復後勁溪生態、還給居民健康的生活。

此外,在2016年的選舉中,參與的各個政黨都應該坦白地向人民報告自己的環境政策主張,從過去的教訓中反省,也應該向社會承諾將推動「社區知情法案」、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要求。

人民或許沒有司法的專業,但有雪亮的雙眼,絕不再縱容環境殺手。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