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爭普選「6.22公投」活動結束,統計結果共有79.3萬張票,比預期高出許多,顯見香港人心思變。泛民主派趁民氣可用,藉今天舉行的「7.1」大遊行,乘勝追擊,發動幾十萬人上街表達訴求。也有學生團體揚言,遊行後將發起佔領行動。港人決心用雙腳和汗水捍衛自由民主,同樣受到中國威脅的台灣人民,自應給予由衷的祝福和關注。
此次「佔中」(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獲得熱烈迴響,聲勢比二○○三年五十萬人反「二十三條」,和二○一二年「反國教運動」,猶有過之,堪稱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大規模的抗爭行動。北京適時發布《香港白皮書》,則無異提油救火。九七之前中國再三保證香港享有高度自治,一國之前,兩制先行,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那知才過了十七年,即翻臉不認帳,引起港人反彈,香港司法界還發動空前規模的黑衣遊行,抗議司法獨立遭到破壞。六月廿七日立法會強行通過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前期撥款,該計劃強徵民地,毀人家園,圖利地產商,與台灣大埔事件幾無二致,激起民怨怒火,衝高公投票數,也為「7.1」遊行及後續占中行動,添材加薪。
北京雖已同意下屆特首可由港人直接票選產生,但仍堅持特首必須符合「愛國愛港」條件,候選人依照《基本法》規定,由「提名委員會」提名產生。泛民主派認為,經過「篩選」的選舉不是「真普選」,他們主張提名的方式應包括:「提名委員會」、「政黨提名」和「公民提名」,唯有如此,選出的特首才不會受到北京操控,淪為聽命的傀儡。事實上,中國人大在二○○七年底即曾明確決議:「二○一二年不直選,二○一七年特首直選。」當時港人還頗感失望,豈料今不如昔。隨著政局演變,北京擔心特首直選情勢難以掌握,顧不得香港負有垂範台灣的政治任務,竟然毀諾背信,打退堂鼓,對特首直選設下更嚴苛的條件,就是不讓港人當家作主。
以往,港人對台灣人追求獨立的意志常感疑惑難解,也保持觀望態度。九七回歸之後,原本天高皇帝遠的北京,突然每天長相左右,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為港人開啟全新的體驗。民主法治與威權統治本就是兩套全然不同的治理方式,何況,親中權貴掌握香港政經資源,特權政治扭曲市場法則,「東方之珠」逐漸失去往日光澤,港人最感驕傲的法治根基搖搖欲墜。房價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擴大,公平正義蕩然,中產階級淪喪,世代不公惡化,中小階層苦不堪言。陳為廷遭拒絕入境,黃國昌、林飛帆、曾建元也如此,更不要說法輪功人士,昔日自由民主燈塔已經蒙塵,鬱卒的港人不免要問:香港到底怎麼了?他們今天走上街頭,重新找回紫荊花的光榮與驕傲,世人都在為他們加油打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