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巴拿馬斷交,已在台灣引起極大震撼。於是大家就在猜想,這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是新一輪外交戰場上的骨牌效應嗎?或是對蔡英文政府進一步施壓?或是代表北京對台已放棄了和平策略,決定寸寸進逼,外交戰只是個開場?我認為最後一種可能不容低估!
人們都要知道,中國在1949年前是由國民黨統治,稱之為中華民國;但1949年中國內戰革命,共產黨獲得勝利,中華民國則退居台灣。從此以後中華民國就成了分裂政權。在冷戰年代,由於台灣尚有一定經濟實力,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改革轉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比,實力並不會太差,在軍事和外交上中華民國尚有相當的空間。
但從1990年代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快速發展;尤其是習近平上台,他的手下有人才、有策略,遂加速走向新興大國之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目前的國際上,早已成了美中俄三強之一,雖然不像美國那麼強勢介入世界事務,但政治力和經濟力卻已和美國不相上下。
但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崛起之際,中華民國卻是走向衰敗,台灣的經濟雖然有極多富人,但整個國勢卻是日益不振。對於政權分裂的國家,當強弱距離愈來愈大,它們對待的模式自然生變。在過去十年裡,北京的強勢地位尚未確定,而且國共之間畢竟仍有管道,遂能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種新原則下找到相互妥協點。北京方面當然知道「一中各表」的原則等於間接承認了「一中一台」,但國共之間畢竟仍有起碼的互信,北京遂不深究。
但蔡英文上台後並不承認「九二共識」,最基本的是她反「一中」,這等於兩岸間的「白手套」已被拋棄;除此外蔡政府親美親日反中,又企圖搞新南向,這都是反中的具體化。於是北京當局逐漸冷凍兩岸關係,並收起它對台灣的外交善意,北京不准台灣參加世衛大會,就是個指標。這已顯示出台灣的對抗策略已迫使北京收起一切善意,統一已確定成了它的終極選項。兩岸和平交往的階段已告結束。接下來就是「軟對抗」,台巴斷交就是軟對抗的結果,將來隨著形勢的演變,必定走向硬對抗。
因此我們不能不注意最近幾個月,北京某些鷹派智庫的某些言論,有人已提出統一的時間表是2019年,最晚到2020年,那是兩岸分裂的滿七十年。兩岸分裂七十年,兩股力量互爭短長。中華民國由盛而衰,走到今天台灣幾乎已沒有任何籌碼,台巴斷交台灣可以講很多氣話,但國際社會乃是實力社會,非洲草原上,一頭獅子吃了一頭羚羊,羚羊大罵被欺凌、被打壓,誰會介意?而中華民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己可有任何策略?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