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逼迫小英政府接受「九二共識」,中國祭出「窮台」政策,限制陸客來台人數,造成長期接陸客團的觀光業者收入銳減,計畫上街抗議。台灣觀光產業真的因為陸客減少而進入寒冬嗎?據觀光局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7月的陸客人數成長了0.41%,前7月整體遊客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了7.89%,尤其,日、韓、歐洲旅客成長最明顯,因此,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認為,觀光產業進入寒冬的說法其實是以偏概全。
立委王定宇今日在臉書發布觀光局統計資料指出,今年來台灣旅遊的總人數,不論是1-7月累計,或是單獨看7月份,總人數是正成長的。雖然7月來自中國的旅客人數衰退15.05%,但今年前7月陸客來台數仍成長0.41%,此一數字與很多業者所說的陸客來台人數衰退5到8成,有明顯落差,這落差的原因可能是自由行增加,一條龍採購團衰退,或是業者宣稱的數字不精準所致。
王定宇說,由於來自中國以外的遊客多為正成長,尤以日、韓、歐洲成長最為明顯,其中,光是7月份,韓國來台旅客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52.76%,日本旅客也增加了14.69%,歐洲則增加8.92%。這對台灣觀光產業分散風險、增加多元客源,是正向發展,而且團費、品質、利潤都比中國團佳。依照數字。
王定宇認為,所謂的「中國客不來,台灣觀光業進入寒冬」,其實不能以偏概全,事實上,台灣整體觀光產業是往上、往正向成長的,企圖要用「專作ㄧ條龍中客團的觀光業者」來代表台灣整體觀光產業是不精準的,再來逼迫新政府接受「92共識、一個中國」,更是不應該也無效用的。
他建議,政府應該做的是「將中客團過剩資源,例如遊覽車、導遊、勞動力等等,輔導轉型到其他客源、延長或降低購車貸款償款年限和利息等」,趁勢提高台灣觀光內容和服務的品質,而不是接受虛假的92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