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通訊社》(Bloomberg.com)5月15日的報導指出,中國於南海的西沙群島設置石油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號),所引發的中越領土爭議以及內部暴動,已經危及從1991年以來,陸續於越南投資設廠的主要貿易伙伴。越南當局可能將因此面對,投資者展開「撤資走人」的強烈反彈。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idan)統計,中越關於南海水域之爭,可能已經造成20或更多的人因而死亡;這波爭議付出不斐代價,已經逐步浮現。
《彭博社》指出,越南正面臨「外有強敵,內有動亂」的內外交迫考驗。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s )經濟學家力昂(Wai Ho Leong)強調,該國吸引人之處,在於越南能夠提供給當地直接投資廠商,一個穩定的生產環境,而現在這個合宣的環境已經更面臨了挑戰。最糟糕的事情,可能會發生在一些策略性投資者身上,即「零星的暴動隨時發生,破壞正常生產線的進行」,這對世界投資者而言,是無法忍受的,尤其是這些廠商本來可能就已經面臨,邊際生產利潤下滑的生存考驗。
《彭博通訊社》指出,位於西沙群島,「中國海洋石油981號」石油鑽井平台附近的三海哩處,中越雙方海軍船艦仍持續僵持,上演貓抓老鼠戲碼。貓兒抓鼠態勢,究竟誰輸誰贏,明眼人一瞧即瞭然於胸;縱使鼠輩一時得以逃竄;然而,貓兒卻仍居於穩然坐鎮態勢,毫不動搖。
《德國之聲》引述德語報紙《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 報導指出,數日來,中國外交部不只拒絕美方干涉,還在英文版《中國日報》(China Daily)指稱,美國為衝突者之外的「惡意第三方」。報導認為,美國明顯鼓勵亞洲國家與中國發生主權糾紛。中國則已清楚對其鄰國們表明:「他們對島嶼主權歸屬的要求毫無依據,中國絕不退讓」。向來風格相對溫和的中國日報,一改往日作風寫道,老鼠們不會因為中國有所顧忌的忍讓(例如基於投鼠忌器的理由),而被安撫。該報導也順勢,將尖銳矛頭強力指向,所有意圖向中國做出警告者,認為這些國家聲援越南,附和不善罷干休立場;當然,中國也將對他們以牙還牙。
《新蘇黎世報》也指出,最新的南海對峙緊張局勢,再度重演。多年來,帕拉塞爾群島(即西沙群島Paracel Islands)和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即南沙群島)的主權誰屬,隨著季節和政治局勢重複上演著挑釁行為。中國以具攻擊性之姿提出主權要求,並且「自創發明」證據;僅管鄰國皆拒不接受,中國卻強力用「所謂的」「南海九段線」定義其領海,導致90%南中國海水域,盡皆遭中國「收歸國有」。
回顧中越衝突的歷史事件,《彭博通訊社》指出,1.2007年中國的海巡船,曾因中越漁權糾紛,射殺一名越南船員。2.1988年,因為爭議南沙群島所屬(歐美稱之為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中國海軍擊殺64名越南海巡人員,並奪取南沙群島的7座環形珊瑚礁島。3.1974.年,中國以武力佔領現在引發中越嚴重衝突的西沙群島(Paracel Islands)。
《彭博通訊社》也指出,屬於弱國的越南,在這次的西沙群島爭議事件中,顯已屈居下風處;另一方面,越南正面臨了,國際投資者撤資行動,隨時可能引爆危機。此時此刻,越南終究學到什麼正面教訓?這個本來在軍事、外交,皆非美國盟邦的社會主義國家越南,或許應該與美國加強防禦計畫聯盟,把美國當作國際力量平衝的仲裁者,並尋求處境相同的菲律賓、日本等國家的協力支持,才能讓越南渡過這一波的經濟內政與外交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