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爆發,宣告台灣天然獨世代誕生!如今川普總統簽署《台灣旅行法》,情勢一片大好,正是我們鄭重思考推動「318台灣青年節」的時機了。
228台灣國殤日,318台灣青年節,前後相繼,象徵著台灣從死裡復活。如果缺乏後者,台灣人永遠沉溺在自艾自憐,跳不出悲情。如果再連上追思鄭南榕的47言論自由日,連續三個月三個節日,這就構成台灣獨立三部曲。只差一位國父,選在某個520宣布台灣獨立。
郭倍宏成立喜樂島聯盟,他是「被太陽花感動的革命家」。紀念太陽花學運,為什麼我們吝於制定318台灣青年節,吝於給予年輕世代多一些鼓勵?何況徐斯儉指出,民調顯示七成青年願意為抵抗中國而戰。
郭倍宏的見證
如非太陽花學運擋住中國服貿,台灣如今必然遍地遭到第五縱隊滲透。在太陽花學運之前,綠營愁雲密布,一籌莫展。真正賣命抵擋服貿的是台聯,但是台聯勢單力薄。重振國人士氣的,乃是太陽花學運。如非太陽花學運爆發,2015年地方選舉民進黨能夠大獲全勝嗎?2016年蔡英文能夠順勢當選總統嗎?
今年四月三日郭倍宏接受《民報》專訪。他自稱曾經認為年輕人是草莓族,因為太陽花運受感動,才決定出來做點事情,成立喜樂島聯盟。他說:「我們所以願意出來推動獨立公投,就是因為受到這一代年輕人的感召!大部份年輕人對這件事的參與一定會比我更深,因為這關係到他們的將來。」
林義雄與蔡丁貴的見證
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期間,林義雄讚美學生說:「他們做得比我們更好。」同年稍早,二月底蔡丁貴曾說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可以跟各位報告我在台灣各地的觀察:台灣獨立青年世代已經逐漸興起,風起雲湧,越年輕越台獨。我只是不願意落在他們之後太多而已。」
而在學運期間,中正大學發表聲明支持學運,在校園設置大理石紀念碑。其鐫文說道:「……學生與教師以非暴力方式關心公共事務與國家發展,乃公共知識分子的表現,不容抹黑與漠視。」參見蔡百銓《台灣之戀:卻顧所來徑》第3,18,21頁。
受到太陽花學運感動者,反映在凱道遊行的50萬人,比洪仲丘遊行25萬人增加一倍。這種激情與盛況,唯有黨外時期信介仙等人的演講會才能比擬。當時筆者即將完成自傳《台灣之戀:卻顧所來徑》,撫今追昔而非常悲慟。前往立法院太陽花學運現場,看到台灣希望,乃在拙著付印前,臨時追加第一篇謳歌太陽花學運的七篇文章。
太陽花學生是否都是來自綠營家庭?錯了。連深藍家庭出身的邱思穎同學都跳出來。她發表〈媽媽,不是我變成綠的〉,譴責國民黨「洗腦人民,製造對立」。參見前引拙著第1與16頁。
318台灣青年節!
太陽花學運攪亂馬英九前總統的兩岸布局。太陽花學生屬於天然獨世代,嚇壞中國中南海政治圈。原本中國對台統戰對象主要設定在三中(中南部、中高齡、中低收入),臨時增加青年而改為「三中一青」。今年的對台31項措施,也以台灣青年為主要統戰對象。
2015年筆者發表兩篇專文,主張設定318台灣青年節,取代與台灣無關的329青年節。希望318青年節能夠像47言論自由日那樣,由地方政府先行,再由中央政府追認。筆者曾向兩位綠營縣市長試探,未獲接受。
這兩篇拙文是《民報》2015/1/4〈高舉太陽花,催生318台灣青年節〉與《民報》2015/3/5〈從228台灣國殤日,到318台灣青年節〉。
誰曰不宜?
有些人反對318台灣青年節,因為考量太陽花(向陽花)是中國國花。然而中國人吃飯,台灣人就不可以吃飯?何況筆者上網搜尋,從沒見過中國以太陽花為國花的資訊。
另一項質疑是為什麼捨棄百合花而獨鍾太陽花?考1990年百合花學運提出四大訴求,其內容其實就如許信良在某次座談會說的,只是「總結1970與1980年代民主運動的成果」,甚至很可能獲有李登輝總統幕後支持。太陽花學運則開創台灣新政局,他們是一群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靠著手機聯絡,而自動自發冒出來的天兵天將。
四月七日喜樂島聯盟,在高雄市舉辦成立大會。部分太陽花學生成立的「基進側翼黨」幾乎傾巢而出,遍布會場與大門口充當義工。只見聯盟頭頭坐在台上口沫橫飛,二三十年來幾乎了無新意。而令盟主郭倍宏深受感動的太陽花學生,則在會場搬桌椅、當接待、掃廁所,無人公開向他們道謝一聲。推動318台灣青年節,賦予天然獨世代應有的尊嚴,誰曰不宜?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