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歷史定位的馬習會只因各自需求而已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歷史定位的馬習會只因各自需求而已

2015-11-04 01:30
兩岸領導人的會晤,一直是台灣政府與歷屆領導人所宣示,馬英九除了考慮個人問題以外,希望更能思考兩岸長遠性的互動建立制度化,否則對選情恐怕會有雪上加霜的衝擊。。(中央社、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兩岸領導人的會晤,一直是台灣政府與歷屆領導人所宣示,馬英九除了考慮個人問題以外,希望更能思考兩岸長遠性的互動建立制度化,否則對選情恐怕會有雪上加霜的衝擊。。(中央社、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馬習會一直都是馬英九上任以來所追求的歷史定位與目標,日前接受BBC專訪,表示他上任後,兩岸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關係都有大進展,因此雙方領導人碰面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情,本想利用APEC的機會碰面,但始終沒有成功,這當然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可見馬習會是馬英九上任以來念茲在茲的大事情。

1995年江澤民春節前夕講話,提出所謂江八點主張,首次提到歡迎台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我們也願意接受台灣方面的邀情,前往台灣。當年四月份李登輝也以李六點回應,其中兩岸平等參與國際組織,雙方領導人藉此自然見面,可以緩和兩岸的政治對立。雖然經過二十年,兩岸也經歷不同的領導人,但雙方對會晤地點有所分歧,台灣堅持在國際場合的自然會晤,北京則排斥國際場合的可能性,傾向在兩岸任何地方或適當第三國,而新加坡一直都是那一個適合的第三國。

會晤前提

兩岸對會晤前提有嚴重落差,台灣希望中共承認政治實體,北京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對台就所謂九二共識,之前陳水扁所強調不設前提條件,馬英九上台承認所謂九二共識,就是符合中共的一個中國原則,但至今馬英九急迫性需求的馬習會下,不在意北京是否承認台灣的政治實體。

會晤的身份問題

這次馬習會更特殊的地方,李顯龍私人午宴,主要宴請來新加坡進行國是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客非常明顯,而在九二共識下,另外一個客人是來自台灣的馬英九也出席午宴,當然不可能介紹馬英九是中華民國的總統,或許可以稱呼來自台灣的總統馬英九,或台灣領導人等,稱謂身份也是這次觀察的指標。

馬習會的需求性

兩岸領導人的會晤,焦點應該集中在會晤本身的需求性,而不是讓『會晤』本身引發複雜性的想像,會晤本身需求性是指兩岸談判遇到瓶頸或談未來性的可能等等。但馬總統已發表此行不會簽署任何協議,不會發表聯合聲明。只因個人歷史定位問題加上國民黨選情空前危機,而中美因南海情爭端升溫下,北京與台北都需要的透過『會晤』向國際宣示,希望能解決各自問題。

兩岸領導人的會晤,一直是台灣政府與歷屆領導人所宣示,相信反對黨或蔡英文主席也不會反對,能建立制度性的會晤更能有效解決彼此間的問題與衝突,而非一次性的非公開的見面,馬英九除了考慮個人問題以外,希望更能思考兩岸長遠性的互動建立制度化,否則對選情恐怕會有雪上加霜的衝擊。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