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國際制裁的幕後算計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國際制裁的幕後算計

 2014-07-23 11:17

七月十七日「馬航」MH17被親俄烏克蘭武裝份子所發射的飛彈擊落,機上十三國的298乘客及機務人員全部罹難。美國國務卿凱瑞說美方已掌握包括影像的全部資訊,擊落該客機的飛彈系統SA11「山毛櫸」(BUK)是由俄羅斯交給親俄烏克蘭叛軍,事後緊急運回俄羅斯企圖湮滅證據。

俄國總統普廷已成為國際撻伐對象。美國總統歐巴馬多次公開譴責俄政府是事故的幕後黑手,揚言將發動更嚴苛的經濟制裁。英國首相卡麥隆聲稱英國將在歐盟7月22日會上提案,要求其他歐盟家加強對俄制裁。

死亡旅客中192人是荷蘭籍,荷蘭總理Mark Rutte要求普廷向烏克蘭叛軍施壓,保證各國人員能不受干擾抵達現場展開善後和調查工作,並說「俄政府剩下最後一次機會向全世界證明其善後的機會」。普廷雖然表示願意協助善後及調查工作,但仍推託擊落馬航責任。

今年春天,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嗣後鼓動和支持烏克蘭東部的分裂運動,受到美國和歐盟強烈抵制和報復。儘管「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鞭長莫及,無法出兵保護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他們採取的是外交和經濟的制裁。

俄國是今年G8輪值主辦國,美國與歐盟,加拿大和日本不但拒絕出席,而且把俄國除籍。

美國並宣布對俄經濟制裁,對象是普廷的親信盟友所有的兩家主要銀行,兩大能源公司及八家軍火公司。不過,美國的制裁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因措施並未凍結上述企業資產,也未阻止美國企業與其合作,數家遭制裁公司,迅速表示不受制裁影響。歐巴馬的軟弱反應被普廷和其他國家看破手腳,讓歐盟和烏克蘭非常失望。

馬航事件後,歐巴馬誓言將擴大對俄國的經濟制裁,並要求歐盟及其他友好國家配合。問題是:他們會嗎?

聯合國標榜集體安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但理想與現實常常背道而馳,許多國家總因本身利益的考慮而不能和不願同心協力支持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的共同行動。例如歐盟所需的天然氣三分之一來自俄國,某些國家如奧地利希臘,所需的天然氣75%依賴俄國,歐盟龍頭德國與俄國經濟關係密切。整體而言,歐盟對美國制裁俄國的倡議反應冷漠。曾任日本國防長官的小池百合議員在7月19日「華盛頓郵報」的專欄即批評德國對俄的「隱形中立政策」(stealth neutrality)。

中國與俄國已成為密切的外交和經濟的戰略夥伴,可想而知將拒絕加入美國所主導的對俄制裁;近年許多俄國企業依賴中方貸款,中俄經貿合作也將抵銷美制裁效果,以往北京曾多次投票支持聯合國安理會所通過的制裁伊朗和北韓的研發核武的決議案,但表裡不一,實際上並未落實和執行制裁的措施。

北京有許多理由厭惡國際制裁,因為曾多次受害。1950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人民志願軍」名義「抗美援朝」,進入朝鮮半島狙擊聯合國軍隊並佔領南韓首都漢城(首爾),而受到聯合國嚴厲譴責和制裁。由美國所主導的制裁包括西方國家的全面禁運,斷絕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和阻止中國加入聯合國達22年之久。

1989年6月4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下令解放軍血腥鎮壓天安門廣場靜坐抗議手無寸鐵的學生。一夜之間鄧不但被西方媒體咒罵為「北京屠夫」,西方國家並聯手發動對中國的外交和經濟制裁,許多外商也主動撤資,以表達對北京政府的強烈抗議,帶給中國領導人相當衝擊和震撼。

可惜許多國家為德不卒,自亂陣腳。最差和不可思議的是老布希總統為了安撫他的「老朋友」鄧小平,竟然在六四事件一個月不到,派遣他的國安顧問Brent Scowcroft秘密到北京與鄧暗通款曲。布希曾指示切斷美-中高層官員接觸,但派遣密使到北京不但牴觸他自己的政策,鄧小平與中方官員誤以為布希派人來道歉。日本政府獲悉美國派遣密使的情報後,認為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只是表面功夫,緊跟其後解除對中國的制裁,恢復經濟援助和貸款,以討好北京。

讓台灣人民丟臉的是,由於外商撤資懲罰北京政權,唯利是圖的台商卻趁虛而入。因中共提供優厚的條件,不少台商到中國投資卡位,「一切向錢看」,無視中共政權殘暴本質與行徑。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