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專欄】香港時代革命的政經解析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專欄】香港時代革命的政經解析

2019-09-27 14:12
連續百日以上的香港時代革命,未來發展尚未明朗。台灣總統大選在即,任何政治人物丶政黨,以蒼生為念,不宜肆意挑動情緒。圖/取自香港眾志臉書
連續百日以上的香港時代革命,未來發展尚未明朗。台灣總統大選在即,任何政治人物丶政黨,以蒼生為念,不宜肆意挑動情緒。圖/取自香港眾志臉書

香港政府修改逃犯條例所掀起的反送中運動,經過一百多天的發展,超出國際人士的想像,由反送中到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連續多日在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城市,警民對峙,街頭抗爭迭起。中國大陸視為動機不良的黑色暴動,不少香港人民,尤其年輕世代,則認為是種心靈洗滌的時代革命。

台灣丶香港雖然若干相異之處,但是同樣面對中國大陸一國兩制,因此不少台灣人民唇齒相依,對於香港局勢十分注意。若干團體發起大型街頭遊行,已經有三所大學,發生中國大陸生丶香港生衝突事件。民進黨政府表示關心但不介入,香港的時代革命方興未艾,如何發展,任何人也無法完全掌握。一百多天的戲劇性發展,的確使蔡英文民調回升不少(當然還有其他原因,特別是韓國瑜支持度下降)。

香港雖然角色已經不如往昔,但是重要性依在,中國大陸不希望大幅改變現狀。1997之後,香港政治經濟社會均逐漸改變,一國兩制,基本法架構之下,香港是特別行政區,中國大陸是中央政府。立法局丶行政特首,不開放全面民選,原有自由人權也日愈縮小。此次五大訴求之一,全面普選,中國政府讓步的機率不高。

香港經濟社會發生質變

香港本是多元社會,民主派丶建制派併存,政黨林立,雖然民主派近年在區議會丶立法局選舉頗有斬獲,但是礙於體制,內部意見分歧,實際影響力仍待充實。此次反送中到時代革命,民主派雖然仍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網路社會丶香港的社會經濟問題,此次參與抗爭者,已非民主派所能掌控。為何出現頻繁的街頭抗爭,與警察衝突升高。本來標榜理性丶和平丶非暴力,到最後有人喊出不惜玉石俱焚。香港政府及其背後中國大陸不妥協讓步,長期警民對峙,彼此失去耐心等,香港社會經濟的量變質變亦是主因。

中國大陸變化甚巨,上海丶深圳,珠江灣區計畫等,雖然不能完全取代香港角色。但是式微的香港,中國人民丶交通建設丶政治勢力,引發香港的經濟社會變遷。香港人民平均國民所得高達五萬美金,但是房屋大幅上漲,年輕人基本所得近年調整有限。加上中國大陸人民在香港大量觀光採購,香港人民嘗到不少苦頭。政治經濟社會因素種下抗爭因子,占中雨傘運動等,均是顯例。

台灣的太陽花運動或多或少有些示範作用,台灣香港民主人士近年也有些交流。可是香港十分特別,英國殖民統治時,有不低的自由權,參政權則相當有限。與中國大陸隣近,交流互動頻繁,九七之後更加如此。中國大陸以一國兩制作為台灣統戰策略,經過多年變化,已然變質。習近平今年初倡導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香港變化或許對於台灣人民有些影響。但是中國直接文攻武嚇威脅利誘台灣,多數台灣人民不會因為香港是否成功一國兩制,而接受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美國等國際因素對香港政局也有若干影響力,連續百日以上的香港時代革命,未來發展尚未明朗。台灣總統大選在即,任何政治人物丶政黨,以蒼生為念,不宜肆意挑動情緒。包括國人支持香港人民爭取權益之際,理性務實看待。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