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與教育研究學者今(22)日舉辦「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記者會」,痛批蔡政府為了達成獨立建國的目的,將國高中歷史課綱去中國化,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台大校友會副主席張凱鈞表示,未來孩子恐再也與唐詩宋詞無關,甚至把日治時期的日本當作祖國,「從天然獨變成天然日」;台灣師大東亞學系退休兼任教授潘朝陽則擔心此舉會讓台灣人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日前教育部課審大會審議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其中高中歷史有多項重大變革,包括教學方式由編年史改為主題式,改變過去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各自獨立的分界,並在某些主題用「東亞」的脈絡解讀,強調區域而非國別。
潘朝陽表示,民進黨政府把中國史刪除,以東亞史取代,就是亡中華民國歷史,建立台灣史觀的歷史。他認為,去掉中國史歷史教育,就是在建立台獨台灣國歷史。潘朝陽還說,歷史課綱去中化與拔管是一體兩面,民進黨的教育方針讓台灣青年不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拔管是在學術思想上,讓青年逐漸忘卻自己是中國人,這是雙管齊下的戰略。
台大歷史系教授徐泓說,歷史教育關係到認同,現今碰到的問題是,很多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中國是外國。徐泓說,認識台灣沒有問題,但民進黨說的台灣史是「國史」,學者提到的是「鄉土史」,民進黨就是要建構台灣國,最終把中國史納入東亞史。
張凱鈞則憂心,以後小孩與唐詩宋詞再也沒關係,也不是5千年歷史。張凱鈞說「蔡英文要刪除中國史,併入東亞史,我們是不是要把日本殖民當作祖國,從天然獨變成天然日?」,他呼籲民進黨不要堅持過去仇恨,斷送台灣與青年的未來。
台師大東亞學系張崑將也說,很多人以為去中國化是天經地義,但是去中國化就是去掉中華歷史文化,隱藏「中華民國」,所以教科書沒中國史,就是沒中華民國。張崑將也提到,8月21日台灣與薩爾瓦多斷交,中國不承認中華民國,現在連台灣都不承認中華民國,就等著中華民國被滅亡,「一旦沒有了中華民國,軍人就不願意為中華民國而戰,一個國家定位不清楚要怎麼讓軍人打仗呢?」。
張崑將接著說,他自己在東亞學系長期觀察,認為台灣沒有相關領域的人才,他擔心以後沒有專家可以編教科書,他說「難道要用日本史觀嗎?因為日本對東亞史最清楚」。張崑將認為,政府應該要正視中華民國及其歷史,一旦丟掉中華民國就失去兩岸緩衝地帶,中華民國消失就是加速統一的開始,不要污名化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
吳鳳科大教授楊志遠批課綱是「三年小改、五年大改」,導致學生對歷史產生反感、第一線教師面臨挑戰、家長抱怨連連,若課綱依現況修改,就會讓歷史出現在補習科目中,在比較好的學校或是私立學校,第一線老師絕對不敢用這個課綱教他們的學生,「為什麼?等於將他們學生程度往下拉,他如何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