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之聲》廣播節目日前邀請太陽花高雄新世代劉哲宇、陳信諭親上節目與談「打狗八景」,漫談屬於高雄人文歷史的城市記憶。由於往昔「打狗八景」有五景在孤懸島外的旗津,「旗山夕照」更是八景之首,惟八月石化氣爆重創高雄,高雄一夕多了個「危險城市」的封號,劉哲宇、陳信諭無奈自嘲,現在埋藏地底下、市民看不到的「地下管線」,「若能『出土』該是「新打狗八景」之首!」
「打狗八景」是跨越清領、日治台灣光復前、後社會急速變遷的高雄歷史地圖,即將於九月初出版的「民報文化雜誌」第二期裡,將有一手珍貴檔案圖文的介紹。惟提到「打狗八景」,新世代會一頭霧水,連中老輩很可能都渾然不知甚麼叫做「打狗八景」,《民報之聲》因此於8月16日晚深夜現場特邀高雄新世代菁英劉哲宇、陳信諭進行與談。
《民報之聲》主持人開場說,提到這段打狗歷史呈現的景色,往往使人不自覺地進入超時空的遐思,南方的「打狗」有台灣本土的鄉情,還有新興海味的風情,日治時代有所謂「打狗八景」:「旗山夕照」、「埕埔曉鷺」「猿峰夜雨」、「戌樓秋月」、「江港歸帆」、「鼓灣濤聲」、「苓洲晴嵐」、「江村漁歌」。這八景有五景都和日治時代的旗津有關,高雄幾乎可說從旗津發展…。這也證明高雄城市的演進、發展和海洋一直都密切相關,惟當代可能根本不知道甚麼叫做「打狗八景」?
劉哲宇說,傳說中琅琅上口的「打狗八景」,指的是歷史上的高雄美景,歷史穿梭時空成為文化美學,可惜高雄在發展觀上尚欠缺融入歷史人文的同步提升,目前旗津雖列為高雄觀光發展的旗鑑項目,吸引不少遊客造訪,帶動旗津的人氣,但很明顯的發展觀光偏重硬體、主體相關建設,缺乏歷史人文的「文化重塑」,已經沒有多少新世代知道「旗津」曾是高雄市政府的發祥地,曾在高雄市政上占有重要一頁。
陳信諭說,一座城市最重要的是文化底蘊,老舊破損的屋瓦遺留歷史痕跡,是最重要資產,他說,旗津主要有旗後與中州兩大聚落,遠從1909年「打狗區役場」就設在旗津-旗後街大竹里,打狗區役場管轄鹽埕莊、烏松、旗津街、中洲及興隆里內的哨船頭街、鹽埕埔等。1920年成立高雄街,役場移於鼓山哨船頭,第一代高雄市政府還設在哈瑪星,在此之前的10年間,旗津一直都是高雄市政的重心。第一代高雄市役所(市政府)1924〜1939年位於哈碼星鼓波街。陳信諭說,旗津可說是高雄市政發源地。

1924年「打狗市役所」(照片高市史博館提供)
由於大高雄因81氣爆造成重大死傷,高雄一夕之間在媒體渲染下多了個危險城市的封號,產官學界與高雄民間團體近來針對高雄百年未來城市發展,紛紛跳出來組織「團體」進行石化相關研討,高雄市建築師公會、高雄市土木技師公會更將年度預算全部投入「氣爆議題」,並擬將舉辦「系列石化論壇」。
劉哲宇、陳信諭指出,「城市零風險」是高雄市民基本的生活安全訴求,此刻說來,卻極其無奈諷刺,因此新生代也只能自嘲自問:若問新世代高雄「打狗八景」是啥?排列第一景是啥?大部份肯定渾然不知?若問高雄81氣爆密佈「石化管線」,全體皆知!所以說:新「打狗八景」第一景是「石化管線奇景」,堪稱名實相符!?

左陳信諭、劉哲宇:新「打狗八景」第一景「石化管線奇景」 (記者陳俊廷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