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把葉克膜當神 醫師憂:後遺症和醫糾漸會浮現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把葉克膜當神 醫師憂:後遺症和醫糾漸會浮現

一般葉克膜使用是2-3周為限,如果用太久後面就是悲慘故事

 2016-03-14 12:27
葉克膜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也稱體外循環機,用以暫時協助大部分醫療方法皆無效的重度心肺衰竭患者進行體外的呼吸與循環。圖片/摘自英國先天性心臟病網站
葉克膜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也稱體外循環機,用以暫時協助大部分醫療方法皆無效的重度心肺衰竭患者進行體外的呼吸與循環。圖片/摘自英國先天性心臟病網站

這波流感疫情嚴峻,有醫師說葉克膜不夠,無法救人對此說法,台北市長柯文哲子弟兵、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蔡宏斌直言:「葉克膜(ECMO)」不是萬靈丹,依靠葉克膜救活的流感重症病人,如果活下來,但沒有醒來,仍然是呼吸器依賴、昏迷臥床,那麼後面的故事就是悲慘的。

「葉克膜只能維生、不能治癒病情」,這個觀念一定要有,才不會有過度期待、衍生醫療糾紛。

蔡宏斌指出,這次流感疫情,社會普遍關注葉克膜數量夠不夠、足以足以救人?不過,葉克膜被當成神一樣的機器,彷彿只要裝上它就能救人,這並不是正確的認知。

首先,「葉克膜一裝上去,需要常備人力執行,必須24小時run機器」,蔡宏斌說,醫護人力的配置可想而知一定不足,「不問前線將士苦,只管機器數量足」,若人力不夠,卻一直喊著要葉克膜,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意味。

蔡宏斌說,這次流感疫情病號多,已有許多醫護累倒,感冒還是上線苦撐。「看到很多急診弟兄病倒」,這讓他很心疼,他更擔心後續的問題,疫情會過去,後遺症會留下來,醫療糾紛可能會隨之而來。

「葉克膜不是神」,蔡宏斌說,常有病家對著醫護人員罵「機器都給你了,怎麼人還是救不活?」這是天大的誤會,葉克膜不能把病人救起來,只能幫助病人撐過呼吸窘迫階段,是維生、不是治癒。這點病家一定要了解,否則裝了葉克膜如果病患還是死亡、或醒不來,就要告醫院、告醫護人員,那醫護壓力不是很大嗎?

葉克膜有一定效果 但付出代價也高

「2009年在英國有一個雙盲隨機試驗,簡稱CESAR,比較呼吸窘迫症候群病人接受傳統呼吸照護和使用葉克膜的成效,結果發現使用葉克膜這一組,有63%的病人可以活半年,而且沒有發生殘疾臥床(disable-free),相較於傳統呼吸照護組,只有47%可以達到這個效果。」蔡宏斌提出實驗數據,顯示葉克膜有其效果。

但是使用葉克膜代價高,也有缺點,就是病人的加護病房時間,和總住院時間會比傳統治療延長一倍,相當於「卡床」,可能排擠到其他重症病人的治療權益,在台灣來講就是急診更加壅塞,等不到床住院。

依據台大經驗,葉克膜用超過16天,病人多半多重器官衰竭,腳就黑掉。拖久後不是救人,而是要考慮如何讓病人好走。蔡宏斌說:「這很殘酷、卻也是現實」,醫護人員不會放棄病人,不過要建立「限時積極治療,適時緩和醫療」的觀念,一般葉克膜使用是2-3周為限,如果用太久後面就是悲慘故事。

蔡宏斌曾照顧遭到禽流感H7N9感染的年輕孕婦,用葉克膜撐,結果胎兒保不住流掉,婦人沒醒,變成半植物人,家屬質疑「你們都用葉克膜怎麼救不起來?」這是誰都不想看到的結果。醫護人員需要更多體諒、病家需要更多了解,才能一起度過難關。

(圖片來源:2011年亞洲體外循環年會簡報)

小檔案:

葉克膜(ECMO),香港稱「人工肺」,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也稱體外循環機,用以暫時協助大部分醫療方法皆無效的重度心肺衰竭患者進行體外的呼吸與循環。葉克膜能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減輕患者心肺負擔,為醫療人員爭取更多救治時間。台灣健保局訂定的ECMO適應症包括心因性休克、呼吸衰竭、氣道外傷、小兒及新生兒特定的心肺疾病等。

 

相關新聞列表
生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