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災食品管制即將鬆綁,農委會今(7)日傍晚強調,目前並無開放時間表,一定會與各界取得共識後,才會在「加強管制、確保安全輸入」的原則下,修正日本食品輸入規定,也會要求產地證明與輻射檢驗證明,並加強邊境檢驗,而風險較高的食品,仍維持管制措施,不會開放,「報載10日鬆綁輸台為報導錯誤」。
立法院今天邀請衛生福利部次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委、外交部次長、經濟部次長、原能會副主委就「嚴格管制日本輸入食品之衛生安全-跨部會赴日實地勘查報告」列席報告,並備質詢。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今天在立法院報告時表示,將採取兩階段開放,福島縣以外的群馬、櫪木、茨城、千葉4縣市,擬改為高風險管控、嚴格抽驗,高風險的產品須檢附官方產地證明、輻射證明,至於福島縣食品仍禁止輸台。
據農委會、衛福部等跨部會代表今年8月底赴日考察日本核災區實地考察報告指出,目前已完全解除日本食品輻射管控措施的國家計有18國,其他國家以不同的源頭管理措施確保日本食品安全性,包括禁止輸入、檢附輻射檢測證明或產地證明、邊境抽驗等。
核災食品鬆綁 先召開公聽會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指出,衛福部將先應立法院要求召開公聽會,「不可能像媒體報導的這麼快鬆綁」,是否開放,還要看邊境管制措施、其他國家開放程度和日本當地接受程度,公聽會開完後再進行通盤檢討。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則在臉書說,日本食品輸入台灣,如果沒有司法互助的輻射安全管制,是假管制,變更日本食品輸台管理方式的配套,至少必須再增加三點,包括台日雙方在食品安全調查上的司法互助、水產品要從嚴不能輕易放寬、如果抽驗有檢出,不管有沒有超標,比較香港模式,就要退關。
沒有司法互助 無法調查究責
林淑芬提及2015年的「偽標產地」事件,當時馬政府讓業者在海關查驗申請書上自己填寫哪一縣市生產製造,不用任何證明,她批評這種假管制是「政策殺人」,直到事件發生了,馬政府才被逼要求業者輸入食品要檢附官方的產地證明和輻射檢驗證明雙證件。
林淑芬批評,改造製造產地的偽標事件,「因為日本官方以兩國無邦交關係無法司法互助」,拒絕調查,所以無法證明違法偽標的行為到底是誰做的,所以也無法起訴廠商。
她強調,沒有司法互助的基礎,所有輻射食品安全的管制違法事情,都沒辦法調查,也無法追究責任,違法的廠商也不會被起訴,不會被關,如果真有輻射汙染食品進入,「我們只能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