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安藤的聖殿 直島地中美術館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安藤的聖殿 直島地中美術館

日本文創的典範

 東海大學退休教授 2015-04-19 15:52
民意論壇是一個多元、開放的對話平台,無論是社會現象、公共議題、生活文化... 或是對民報的建言,皆歡迎投稿。恕不提供稿酬。
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
投稿信箱: twmingbo@gmail.com
我要投稿
仿莫內的荷塘。
仿莫內的荷塘。

直島位於四國的瀨戶內海之上,曾是放逐崇德天皇(平安末期) 的日本「火燒島」 ,在明治維新後更是三菱財閥的採銅精鍊場,但好景不常而逐漸沒落。

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福武書店經營者:福武總一郎(岡山縣人) 發跡後注資啟動「直島文化村構想」計畫,邀請包含安藤忠雄在內的重要建築家、藝術家一起實現這項計畫。隨著2005年地中美術館、2010年李禹煥美術館的開館,加上島內新開設各種文創產業,直島搖身一變、成為了世界性的新銳藝術基地,更被英國旅遊雜誌《Traveler》選為「世界上最值得旅遊的七個文化名勝」。這一個人口不足4,000人的小島,已經成為每年瀨戶內海藝術季的重鎮。

讓直島聲名大噪的兩位日本怪傑大師,一是麻點藝術家:草間彌生,代表作是兩粒耀眼的金和黃南瓜;另一是地下建築師:安藤忠雄,代表作就是地中美術館。安藤以高工的學歷能擁進世界級的大師之列,絕非浪得虛名,瀨戶內海地區更是他揮灑的空間。

直島地中美術館,蓋得很像「古墓奇兵」的地下空間般的奇特和詭異,但因它是活人的空間,所以用幾何圖形的天窗採光,也是安藤最拿手的光影藝術的源泉。美術館的展品以光影畫作為主,在日本當然屬於珍藏。呈現「讓欣賞者進入作品中」的理念,地中美術館的展示功能,安藤做到了!

不過,進館欣賞的過程,卻有如聖潔的宗教儀式:脫鞋、禁聲禁語、連牆壁都不能碰、當然更不能攝影,只能配合「參觀」。導覽人員一襲制服,加上有如祭司般的舉止,八人一組輪流「參拜」,這種藝術欣賞太「形而上學」了,神聖到喧賓奪主,心靈反而受到禁錮般地不自在。這樣聖殿式的美術館似乎在「貢奉」著安藤的哲學,不知是否其設計本意?

安藤在島上的另一傑作就是李禹煥(韓裔) 美術館,格局較小,只能算是安藤的「小廟」。不過,其館外的展示空間和作品,豁然開朗多多。島上還有多處文創據點,都是年輕人的最愛,這個島值得列入定點旅遊。

交通船進出宮浦港,細雨中的草間彌生南瓜:千瘡百孔地躺漾在海波的光影中,反而釋放出另一種解放的舒態。

附註:台北市的文創三大爛餅,真是匪夷所思。官耶們,何妨到直島取經。

 

圖:坑道式出入口。

 

圖:宮浦港的草間彌生作品。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