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挽救台灣國際形象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挽救台灣國際形象

2015-02-08 10:23
復興航空墜機,再度成為國際媒體頭條新聞。(20150204,黃謙賢攝)
復興航空墜機,再度成為國際媒體頭條新聞。(20150204,黃謙賢攝)

復興航空墜機,再度成為國際媒體頭條新聞,七個月之內,兩次空難事件,外國媒體覺得不可思議,兩次(去年澎湖空難及此次空難)均上了國際媒體。加上去年七月底高雄大氣爆,英國BBC形容有如以色列轟炸巴勒斯坦迦薩走廊景象。台灣在國際媒體曝光度不高,短短八個月,三次上了國際媒體頭版,均與意外事件丶大型災難有關,國際形象如何,不問可知。

復興航空係台灣第三大規模的航空公司,七個月之內兩次空難,不幸罹難人數超過八十人。去年馬來西亞航空也兩次空難,一次撲朔迷離,真相尚未大白,另一次烏克蘭內戰波及,非戰之罪。但是馬航仍形象大損,頻臨破產邊緣,馬來西亞國家形象大打折扣。意外事件頻仍,部分暴露制度丶文化丶應變能力丶危機處理等缺失。同家航空公司如此狀況,難辭其咎,督導的政府部門也必須深切檢討,飛航安全,不能掉以輕心,不但人民損害,也賠上國家形象。高雄大氣爆亦然,城市中心,居然埋設化學管線,即使外表美崙美煥,危城印象深刻,甚難根除。

自然災變不可避免,人為意外,不可能消弭無形,但是人為意外如何降低,與該國制度丶文化丶政府效能丶人民行為模式等密切相關。台灣一連串三次災變,成為國際媒體爭相報導。台灣的特殊國際環境,國際媒體報導相對不高,上了頭條,卻與災變有關,對於台灣己較陌生的國際人士丶外國民衆,如何看待台灣,可想而知。台灣觀光受到影響之外,令人矚目的意外災變,台灣整體形象絕對減損。國人應該深思自省,為何這些災變發生,成因何在?如何因應?避免重踏覆轍。此外,更深入省思,為何災變頻仍,底層意義何在?如何記取教訓,有些作為,挽救台灣國際形象。

得過且過,粗心大意,未有細密規劃,缺乏系統性監督,政府部門丶一些民間企業,存在此種文化及行為模式。若干第三部門的非營利丶非政府組織,更是不堪與聞,只是影響力不高,不會造成巨大損害。政府部門本來肩負重責大任,制定法律規範,督導與人民福祉丶安危有關的企業部門,例如飛安有關的民航局丶飛安委員會,復興航空公司等。這些部門均須究責,意外頻仍,超過一般常態,環節哪些出錯,一定要查得一清二楚。底層劣質文化及行為模式,為何形成?哪些後遺症,不言而喻。教育制度丶媒體操作丶政治人物錯誤示範丶意識形態作祟,均是主因。

以政府部門為例,台灣內部問題為何層出不窮,十二年國教丶禽流感丶食安丶大學教育丶能源爭議丶水資源匱乏丶國民年金制度遟不改革丶藍綠對抗丶主觀意識形態相互爭執丶年輕一代強烈剝奪感丶普遍缺乏國際觀丶小題大做屢見不鮮等。柯P一些本應稀鬆平常的作為,被視為驚人之舉。部分國民丶民進兩黨政治人物的做秀心態及行為模式,即是極壞的不良作用。行政部門文官系統未能發揮應有功能,立法部門丶大衆媒體等有待加油。公民社會丶開放政府丶直接民主丶公民參與丶網路社會等高唱入雲,如何截長補短,力挽狂瀾,有賴台灣人民的集體智慧。

台灣經過數十年經濟成長丶民主改革,社會多元化丶普及教育,累積成果得來不易,大家珍惜發揚光大。政治人物責無旁貸,知識份子更義無反顧,不要再放言高論,華而不實,或為了一黨一己之私,欺世盜名。民智己開,社會己經成熟,大家齊心協力,深刻檢討,改革缺失,提昇國家競爭力,挽救重塑國際形象。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