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民報】走訪中壢中平路老屋 細數80年生活故事
寄件人 E-mail
收件人 E-mail

走訪中壢中平路老屋 細數80年生活故事

 2018-02-24 18:51
從客廳窗邊可以眺望外面風景及火車進出中壢車站的景象。圖/唐植梅 攝
從客廳窗邊可以眺望外面風景及火車進出中壢車站的景象。圖/唐植梅 攝

老房子有無保留價值,常會有正反意見的爭議,不過中壢火車站前一棟80年的傳統日式老屋,卻讓離台多年的在地人找回了家鄉的記憶。桃園中平路故事館配合農曆春節假期,今(24)日起推出老屋與茶藝特展,邀請附近的老鄰居來喝茶;久居海外回台過年的陳姓老太太在女兒陪同下,邊逛邊看著屋裡的照片,突然停下腳步驚呼:這就是我同學的家,小時候我常來這裡寫功課啊!

位於中壢火車站前中平商圈的中平路故事館,以原木結構及榫接工法建成,是一棟日式雙併建築,原本是桃園縣政府公務員眷屬宿舍,1946年及1948年由當時桃園縣府內任職的王廖兩家人入住,直到2010年桃園縣府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兩家人已在此生活60年。

過去生活在這裡的王家,在座敷(客廳)與玄關交界的小角落放了張籐椅,春日的午後就是最佳打盹地點;夏日的緣側(走廊)清風徐徐,入夜後王廖兩家人會一起分享置入井水裡冰鎮的西瓜;熱情好客的他們還經常接待來中壢看病、唸書的親友,夜裡十多個人擠在一間塌塌米的臥室,更是常有的事。

當時的桃園縣文化局2010年將這棟建築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直到2015年才開館迎賓,桃園市文化局原本採委外經營,但由於與在地聯結性有限,有些民眾誤以為進館有低消而止步,後因廠商經營虧本,去年5月閉館修繕後,文化局決定收回自營,去年11月底重新開幕,文化局調整定位做為社區平台與文化客廳,希望提升社區的參與度。

配合農曆春節假期,中平路故事館於24日起推出老屋與茶藝特展,除了展出修復中平路故事館的木造榫接結構,還出借了中壢在地老茶行「荖文苑」的鎮店老茶桶,為了襯托茶的色澤與香氣,也展出中壢在地藏家許光廷家傳的天目茶碗。許光廷表示,這只茶碗是以秋天的落葉入窯燒製,製作過程相當耗時耗工,更需經過1300度的高溫萃煉,趁這次機會歡迎大家可以近距離觀看茶碗的細膩工法。

桃園市文化局長莊秀美表示,在高樓林立的鬧區中有這樣的建築保留下來,不但讓街區有獨特的韻味,得以回味在歷史的情境中;更希望能在現代匆促忙碌的生活中,提供一個讓大家進來歇個腳、打個盹,讓心安靜下來,感受生活之美的場地。

有人說,老屋的精彩不只在建築本身,而是居住在老屋裡的人與發生的故事。中壢中平路故事館保留的一磚一瓦,不僅讓訪客感受老房子的悠閒寧靜,也分享了每個角落平實而美好的小故事。


修復中平路故事館的木匠師甘弦龍說,中平路故事館的榫接構造多,
而且有日式建築很少有的圓窗,都是很特殊的日式建築表現。圖/唐植梅攝

相關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