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袂死,錢用完了:許多退休人士最恐懼的事情,最近就發生在左鄰右舍。鄰家叔叔的兒子說:「1999年我媽媽過世至今,我爸爸的錢從生活費、請外勞,還有不知道他用到何處?全部的積蓄都花光了,已經沒有錢可以請外勞而辭退。我們兄弟開會決定輪流回家照顧,一人一個禮拜,⋯⋯不知道可以撐多久?」這令人想起隔壁家的阿姨,兄弟姊妹說要輪流照顧,一輪未輪完被照顧者已經離開人世,看到這些都在上班的手足似乎是放下了一付重擔的樣子。照顧任務在超高齡社會來時,是否如地震、如颱風、土石流一般地,無法預期?難以招架?
台灣「流沙中年」話題正夯,不下於日本的「下流老人」。現階段「窮忙族」的青壯年,未來多少人要面對「流沙中年」。而多少人邁入老年是否會落入日本「下流老人」的處境,誰又能確切地如實推論呢?
中年因為乏人照顧父母而退出職場,充分地顯示這個國家政府和執政者嚴重的失職和失能。我們繳稅、選舉究竟如何為何?如何要求政策更貼近於人民的期待?「長照1.0」或是「長照2.0」在基層聽到人民的聲音是:「不過將現有的照顧服務『框在一起』,加上一個『政策新命名』而已,同時這個方向將會令長照更加『醫療化』,社工人員的職缺不多,醫療人員必然倍增」。現有長照醫療化令國人臥床平均七年的數字是否急遽上升?進而造成步入中老年的照顧者的條件,更加無法負荷呢?
照顧服務提供要優先⋯⋯莫讓人民孤單的離職照顧
因刪除每人1500元的重陽敬老金,引發爭議的柯文哲強調:「現在不做4年以後會更麻煩⋯⋯」是的!直接錢花一花,遠遠不如快快建立整個照護網,友善地回應人民的照顧需求。台北市近日首創,將在內湖區東湖社區及康寧里、松山區壽園國宅及民福里、中正區新隆社區及新營里,大同區蘭州國宅、斯文里及揚雅里,試辦將走動式居家服務及醫療服務送到家。由具有社工或護理背景者擔任個案管理員,針對失能長者需要,把在宅醫療、居家護理、走動式居家服務、居家復健、藥師、營養餐飲、輔具及無障礙環境評估等服務送到家。

銀髪樂活休閒活動。圖/取自台北市許立民局長臉書
未來四年內首先由老人共餐不同的經營模式做起,目的是讓老人可以走出家裡,不只吃飯,還會唱卡拉ok、打麻將、聊天和做體操,讓參加共餐的老人更快樂。老人共餐據點從60個,希望目標能增加到190個。規劃190個據點中有90個據點是可以照顧這些中度失能以下的老人,這就叫作據點功能的升級。柯文哲說,當然還有更升級的據點,就是日間照顧基地,就像是托兒所,年輕人上班時把老人送過來這裡,下班再帶他回家;他希望台北市有31個據點可以作為長者的日間照顧基地,這些基地還有少數床位,提供照顧長者可以來這裡幾天,功能像是簡易的小旅館,給予照顧者有喘息休假的機會。

柯文哲市長的決志,台北市長輩的幸福~刪除重陽敬老金一事一直被罵,柯文哲出席銀髮比賽冠軍揭曉活動後再度反擊,強調政府該做的還是要做,不做4年以後會更麻煩。圖/取自台北市政府
⋯⋯以上的照顧服務網絡,加上政策資源從中央到地方,「長照2.0」就是政策和服務骨肉連結,照顧政策脈絡跳脫「框在一起」而有了「一體感」,社工和醫療並進相倚相生,在社區將照顧服務網絡的織錦,照顧人民一生有幸!防止悲劇重演,真的刻不容緩哪!
專欄、專文等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